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百鹿不如十鹿

在乾隆年間,由景鎮御窯廠出品的這件粉彩百鹿圖螭耳尊,其上的圖畫更加複雜。

尊體繪有百鹿襯以參天古木、重巒疊嶂及瀑布溪流,巖上清泉奔瀉,巖下流水潺潺。

蒼松古樸有力,靈芝、花草點綴其間,整體構圖疏朗。

畫面中山石、樹幹以褚、黑等彩作畫,樹葉多綠彩施繪,色彩濃重。

蒼松翠柏下群鹿或追逐,或相偎,或憩息,或低鳴,群鹿交織,全景以靜襯動,相互呼應,充滿生機,自然逼真。

繪工精細流暢、色彩雍容大方,典雅精巧,構圖之巧妙與器型渾然一體,寓言吉祥。

細觀此尊上的群鹿,鹿毛的質感透過明暗對比,色彩參差得以表現,百態悉備,生動傳神。

這應是西洋繪畫的技巧,而山石的畫法,則遵循中國傳統山水皴法繪畫的筆意,這與乾隆時期清宮院畫特徵相符。

由此也證實了,此紋樣應是以當時宮廷畫家所繪樣稿為原型。

經觀察對比,波西米亞傳教士畫家艾啟蒙所繪的“百鹿圖”,無論從構圖以及中西合璧的繪畫技法,都與此尊上的群鹿圖十分契合。

艾氏的“百鹿圖”收錄於“石渠寶笈”中,現藏彎彎故宮博物院。

這位艾啟蒙可是很不簡單,他字醒庵,波西米亞人,年長乾隆3歲,於“乾隆十年奉旨進京”,時年38歲。

艾啟蒙受業於郎世寧,畫法與其相近。

因“西法中用”,得到朝廷器重和皇帝欣賞,被賜三品銜,詔入內廷供奉。

擅畫人物肖像,尤工翎毛。

艾啟蒙之《百鹿圖》,蓋有“乾隆鑑賞”“宜子孫”“三希堂精鑑璽”和“乾隆御覽之寶”四方印章,可見乾隆之寶愛。

據查,艾啟蒙《百鹿圖》作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系奉命而作。

此時,乾隆帝年方39。

這種清宮特有的中西合璧的繪畫風格,堪稱創新之舉,也是在清代皇帝的指導下完成的。

因此,若為祝壽製作百鹿尊,不管是四十、五十,還是六十大壽,艾啟蒙的《百鹿圖》確實都可派上用場。

鑑於此,可以肯定,乾隆粉彩百鹿圖尊之藍本,非艾氏《百鹿圖》莫屬。

這麼一幅畫,就算是在古代封建社會,宮廷中的御窯製作都難,就不要說後期彷制了。

當然,其實之前還有一位更厲害的就是乾隆的爺爺康熙,他做的一件萬壽尊,更加離譜。

現在陳文哲正做著百鹿尊,沒工夫做萬壽尊,要不然,他還真想彷製出來。

一幅以百鹿圖為摹本製作出來的頂級瓷器,陳文哲不得不認真對待。

他需要了解百鹿圖的詳細情況,感覺能夠臨摹下來,才能開始製作這件瓷器。

這就是這種百鹿尊的價值所在,就是因為真正的乾隆百鹿尊,也需要十分高明的畫技才能製作出來。

這樣才造成了百鹿尊多有,可價格很高的精品卻十分稀少。

就是因為雖然很多百鹿尊,雖然同為官窯器,但其上的百鹿圖畫的不同,價格也就變得不同。

當然,此類備受皇家重視的乾隆朝粉彩百鹿尊,肯定會多次製作,但最終的存世數量卻依然不多。

故而僅在各大博物館中可見,如兩岸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大海博物館、金陵博物院等。

而在這些館藏品中,也存有細微差別,體現在耳部略有不同,有紅彩及藍彩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