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生產規模宏大,品種繁多。
多為碗、盤、瓶、碟、盒和枕,亦產淨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但數量極少,主要是作為貢品進入宮廷。
這些比較稀少的瓷器當中,除了比較出名的孩兒枕,還有就是法螺。
著名的北宋定窯白釉法螺,高18.5厘米,螺殼中空呈螺旋狀,兩端有孔,錐形頂部細長,上有三道凸起的螺旋紋,螺口盤繞錐體底部,呈不規則喇叭狀。
螺體表面淺刻水波紋,外罩白釉,釉色白中泛青。
造型完全按照天然海螺用手工捏塑而成,比例準確,形態逼真。
法螺是佛教“八寶”之一,也是做法事時使用的一種樂器。
這件瓷塑法螺,是能夠吹出洪亮聲音的,只是這一點,就充分顯示了北宋定窯高超的造型工藝。
此件法螺1969年出土於定州靜志寺塔基,現藏於定州博物館。
宋代定窯白瓷雖然色較素,不及鈞窯之多變,因窯變者更豐奇。
但它充分顯現兩宋時期嚴謹、典雅風格,也反映當時對自然、和諧、純潔與美之追求。
定窯白瓷傳世珍品甚稀,但胎骨皆細膩堅薄,顯得秀美、輕盈;
雖然有些非純白,而是白中微含黃,可是俱帶暖色調,釉層勻稱柔和;
最重要的是作為白瓷,定窯白瓷造型端莊優美,全無俗氣。
透過那件法螺也能看出,宋代定窯白瓷器,並不限於碗、盤、碟、洗、盒、瓶等日用品,他還生產一些造型獨特,儼如瓷制凋塑品精品。
像這件白釉劃花水波紋瓷海螺,就是宋代定窯傳世真品中最與別不同的一件。
有專家甚至認為“獨一無二”者,它紋飾細緻,肖真度高;
比較其他器皿弧形外壁的典型形制,也更具創意。
這與陳文哲現在想要彷制的定窯白瓷臥狀孩兒枕,可以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樣的瓷器,明瑩薄亮,遠勝大理石,應屬那時宮廷特製之陳設品。
這樣的瓷器,肯定更加收到收藏界喜歡。
所以,比較有財力的收藏家,更重視宋代五大名窯之傳世真品。
尤其是有些專家,直接奉定窯白瓷器為“宋窯之首”,只要遇到定窯白瓷,就全都視之為珍寶。
就像這件彷生海螺,形色逼真,謂之三法器。
最重要的還是它漂亮,這件瓷質海螺胎骨細白,釉色純正,刻畫線條蒼勁有力,被認定為定窯彷生瓷之冠。
這樣等級的瓷器,肯定是珍寶,只不過相比孩兒枕,名氣稍微差了點。
當然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定州白瓷孩兒枕”,也肯定是定窯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宋代的瓷器對於普通人,尤其是對於青少年來說,最熟悉的莫過於這個白色的孩兒瓷枕,因為它還上了中學歷史教材。
陳文哲小時候看到這個瓷枕就納悶:好看是好看,這麼硬的枕頭睡著舒服嗎?
後來長大了,得到的資訊多了才知道,瓷枕不但涼快,還能調理血壓。
古代女子睡瓷枕,能保持髮髻不亂,所以瓷枕一直用到近代。
清朝的乾隆皇帝還寫詩稱讚道:“瓷枕通靈氣,全勝玳與珊。眠雲渾不覺,夢蝶更應安。”
定窯瓷器雖然是白瓷,但不是純白,而是白中帶有微黃的“象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