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元寶的由來

後來建立明朝政權的朱元璋,正是投身在這支起義軍中。

到了至正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352年,紅巾軍攻佔了杭市,農民起義的風暴開始橫掃江浙地區。

在農民起義軍到來的時候,富人們為了保命紛紛逃竄,實在無法帶走的財物只能埋在地下。

按照推斷,高啟靜他們發現的這座窖藏埋下的時間,應該是元代早期西征之後。

而這就為青花雲龍罐燒造時間的判斷,提供了重要依據。

除了根據窖藏的產生原因,來判斷罐內的銀器,也給判定青花雲龍罐燒造年代帶來很大的幫助。

除了出土時蓋在罐口的那隻大銀碗,青花雲龍罐內還藏有五十幾件形態各異、精美雅緻的銀器。

其中有一件銀盤上面,刻著阿拉伯回曆七百一十四年的銘文。

回曆也叫希吉來歷,回曆的714年也就是公元1314年,屬於元代中期。

這也證明把雲龍罐窖藏埋下的時間,不可能早於1314年。

而一起出土的凸花人物故事銀盤,做工精細,頗具匠心,製作的複雜程度在以往出土的元代銀器中都十分少見。

雲盤盤沿刻著一週雲紋,盤底的凸花人物故事猶如浮雕一般。

整個畫面以細雲紋為地,上面刻畫著桂花樹和玉兔。

畫面上三人立於雲端,右邊樓閣上站著六個人,其中兩人持扇,另外四人則捧著酒具或者水果。

經過初步鑑定,認為這是唐明皇月宮圖,立於雲端的三人中中間那個便是唐明皇。

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在元代戲曲和民間較為流行。

這件銀盤呈現的故事內容,與元代的流行風格相符。

銀器的製作時間,也佐證了作為容器的青花雲龍罐,應該屬於元代的產物。

青花雲龍罐窖藏,除了出土精美的銀質器皿,還出土了不少在當時作為貨幣使用的銀錠和銀條。

但是這些銀錠的形狀,卻和我們在影視作品中常見的圓潤可愛的銀元寶不大相同。

事實上在元朝至元三年,也就是公元1335年時,元朝統治者將當時國庫的白銀,熔鑄成重量達到五十兩的銀錠就叫做元寶,取的是“元朝之寶”的意思。

這個稱呼一直延續到了明代和清代,並且元寶漸漸成為了銀錠的統稱。

如今我們常見的財神圖等繪畫作品中,元寶多數都是兩邊翹起,中間鼓出一個肚子的造型。

事實上,元寶在歷史上的真正造型並不是這個樣子,元寶的形狀起源於唐朝。

到了元代,元寶的形狀發展為比較標準的束腰,底部較平,兩側向上斜,面向內凹的形狀。

到了明清兩代,元寶的形狀則變得多樣起來。

但多數還是呈現圓角馬蹄形,底部略凸,兩側略微上翹,基本沒有圓滾滾的肚子。

原來真正的元寶形狀,與棺材有些類似。

過去的人們出於避諱,便在藝術創作中將元寶的形象,修飾得更加圓潤豐滿。

這種畫法逐漸成為了一種奇怪延續,當然也成為時代特色,這也就是元寶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