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卵白釉暗花雙耳扁瓶直口,瓶身修長,頸部兩側各有一象鼻耳;
胎體潔白、厚實,通體施失透狀青白色乳濁釉,釉質細膩。
腹部兩面皆為模壓的梅花紋,脛、足部為壓印的如意雲紋,若隱若現,相互映襯;
高高的足端露胎線呈現出一圈窯紅,足端平切,器身穩當,工整秀麗的紋飾與柔潤的釉色和諧統一。
“卵白釉”於元代創燒,因釉色白中微青猶如鵝卵而得名。
又因是元中央機構樞密院在景鎮定燒,器物銘有“樞密”字樣,又稱之為“樞府釉”瓷。
這種瓷器,陳文哲透過收購到的那件青花釉裡紅玉壺春瓶,得到過一些資訊。
只要他有心,他甚至可以復燒出這種瓷器。
而這一次居然意外得到了一件元代的經典卵白釉瓷器,那更是讓他對這種瓷器充滿了興趣。
因為這種瓷器,看著還真是很漂亮。
陳文哲快速是檢視影片,發現裡面還有一些白瓷作品,也不知道是不是卵白釉瓷器。
畢竟那些瓷器看著有點髒,要不然他很容易就能鑑定出來。
要是真正的卵白釉瓷器,還是比較容易鑑定的。
一看器形,卵白釉瓷以小件為多。
二看胎,卵白釉瓷的胎比青白瓷胎厚。
三看釉色,卵白釉色偏白失透,沒有青白釉“明如鏡”的玻璃光。
四看圈足,卵白釉瓷圈足小,足壁厚,削足規整。
底足均為露胎,有的底心有乳丁突起,有明顯旋紋。
因為採用鋪沙渣的墊餅仰燒法,所以底足除常有鐵質斑點外,還常粘有窯渣。
還有,卵白釉瓷的“樞府”二字銘文可以印證。
“樞府”是樞密院的簡稱,樞密院為元朝最高軍事機關。
元朝重軍事,樞密院的權位可想而知。
樞府卵白釉瓷,就是樞密院在景鎮窯定製的用瓷。
卵白釉樞府瓷,就是由朝廷設定的“浮樑瓷局”監造。
在元代卵白釉瓷中,還有印有“太禧”銘文的,這是太禧宗禋院(元朝專掌朝廷祭祀機構)定製的用瓷。
由此可知元朝統治者,對卵白釉瓷的鐘愛。
陳文哲認真的找了一下,他還真發現了幾件精品。
特別是其中的“元卵白釉印花雲龍太禧盤”,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這隻大盤的盤心印雲龍紋,內壁印纏枝蓮花,上託八寶,紋間印有對稱的“太”、“禧”兩字。
除了這隻大盤,還有相同系列的白碗,這應該是一直“元卵白釉印花折腰樞府碗”。
這隻碗的碗口沿外撇,腹壁上部稍斜直,下部大幅內收折腰。
這種別緻的造型,大概更適應騎在馬上飲酒喝奶時,手對碗的把握。
碗的內壁模印纏枝蓮花六朵,花間相對印有“樞”、“府”二字,內底印四朵蓮花。
這隻少見的“樞府”瓷折腰碗,高7.7厘米,口徑19.3厘米,足徑6.3厘米,敞口,斜腹,折腰,圈足。
此器採用印花工藝在內腹壁為一週回紋,在回紋對應處印有“樞”、“府”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