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琮式瓶多為龍泉窯燒造,其燒造器型多為多節型長琮,古樸而端莊。
南宋書法家杜良辰所書《致忠常新恩中除賢弟》的箋紙底紋,就是“琮式瓶水仙圖”。
由此可見,在南宋時期,琮式瓶插花也是古人生活中常用的裝飾方式。
琮式瓶的燒製,沿襲到元代,元代龍泉窯常見琮式瓶,明清時期燒造琮式瓶,燒製品種多樣。
清後期,琮瓶都以八卦的形式出現,充分反映了中國的道教文化精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集中表現和傳承。
又將其稱為“八卦瓶”,其造型上下對稱,古樸典雅,表現了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
而真正做這種琮式瓶,那麼品種就多了。
不過,各朝的琮式瓶,也不過是釉色的不同,形態的變化都不大。
陳文哲從清代開始,逐步彷制。
這樣以來,最先彷制的肯定是清乾隆豆青釉八卦紋琮式瓶。
這隻琮式瓶唇口,短粗頸,長方體腹,下承圈足。
通體施豆青釉,釉層凝厚純淨,色澤澹雅怡人,紋飾清晰有序。
整器工藝精湛,比例均衡,青潤悅目,古樸雅緻,表現出典雅高貴的獨特氣質。
想了一下,陳文哲又彷了一件乾隆的茶葉末釉八卦琮式瓶。
&n,高38.5cm。
這隻瓶子唇口,短頸,平折肩,長方體腹。
器腹四面飾凸起的八卦紋,圈足。
胎體厚重,端凝古樸,以瓷質彷古,盡得上古禮器莊嚴神秘之風。
通體施茶葉末釉,釉質肥潤,溫厚醇和,瑩澤如玉,釉色沉凝。
彷完了這一件,下一件就是清雍正松石綠釉象耳琮式瓶。
&n,高24.3cm,大清雍正年制款。
圓口微斂,下接圈足,中段四方直腹,兩側裝飾象首環耳,器型莊重大方,彷古玉琮而制。
施松石綠釉,勻淨潤澤,釉面滋潤肥厚,釉色澹雅。
整器造型端莊優雅,氣度雍容,盡顯單色釉純淨之美。
做完這一件陳文哲停了下來,清代的琮式瓶還是不少的。
除了雍正、乾隆之外,光緒的時候也有不少經典琮式瓶。
想了一下,陳文哲還是做了起來,畢竟各種釉色他最近都有所涉略,想要做什麼都十分容易。
光緒的彷官釉八卦紋琮式瓶,做的還是很規整的。
&n,高27.9cm。
圓口,短頸,平折肩,四方體,圈足。
形制凝重敦厚,胎體厚實,腹部四面突起八卦紋。
通體施彷官釉,色澤凝潤,釉質肥厚。
開片自然,極見勻淨雅靚之致,盪漾著婉約含蓄之氣息。
接下來就是有點難度的釉色,比如光緒霽藍釉粉彩壽桃象耳琮式瓶,口徑9cm,高28.8cm。
這隻瓶子斂口、短頸、方形桶腹、圈足。
其形乃彷文化期玉琮而制,通體滿施霽藍釉。
釉色均勻濃厚,色如藍寶石,沉靜濃郁。
腹兩側對飾象耳,下銜圓環,有太平有象之吉祥寓意。
口、底處均飾一週粉彩回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