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什麼是官窯,為什麼是官窯

元代這種幾件瓷器組合起來,形成聯合體的瓷器套裝,在當時還是很新奇的。

對於商家來說,一次可以賣出好幾件瓷器。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在購買瓷瓶瓷爐的時候,可以直接銷售配套的底座。

既以新想法、新設計吸引顧客眼球,又達成了一筆新的生意,可以說是雙贏。

而這肯定是內卷的結果,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誰更能推陳出新,誰就能夠存活。

這一點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商業競爭都是這麼激烈。

而縱觀我國陶瓷史,元代是一個轉折點,因為這時候眾多窯口消失滅亡。

剩下最具競爭力的窯口,也就只有景鎮窯和龍泉窯。

可以想象當時的窯場之間的競爭,是多麼激烈。

誰能不斷推陳出新,滿足消費者需求,吸引消費者,就能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

窯場的生存完全依賴於市場,如果沒有對市場需求變化作出的靈敏反應,就會成為歷史的塵埃。

所以能看到這樣新形式的造型,既是當時器物使用場景的反映,又體現出了當時景鎮、龍泉窯不斷尋找適銷對路產品做出的努力。

而到了宋代,因為這一時期就是官窯的巔峰,所以彷官窯的瓷器更多。

最出名的肯定就是龍泉窯彷官窯,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

到了現代,如何辨別一件官窯器,是真正的北宋官窯,還是龍泉窯彷的?

特別是如何辨認一件青瓷,是宋官窯器,還是龍泉彷官窯器?

這是一個問題,而且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在二二年的時候,彎彎宇珍國際拍賣公司,拍賣過一隻“南宋官窯長頸瓶”。

當時的估價是8000001000000新臺幣,可說是非常之低。

這隻南宋官窯長頸瓶,來源方面並非特別顯赫,只有一次在小型拍賣行九九年的拍賣記錄。

當時的藝術媒體,如何推介這一件拍品?

它說:“長頸瓶釉色粉青,瑩潤如美玉,釉面開片紋飾縱橫交錯,並顯露紫口鐵足的特徵。”

人為的圖桉才叫紋飾,自然開片不能稱作紋飾;所說的紫口亦非明顯。

同樣是青瓷,北宋汝窯往往拍出天價,宋代官窯卻斯人獨憔悴,市價不及北宋汝窯的十分之一,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從美學上來說,宋代官窯的器型與釉色之美,與北宋汝窯的互相比較,只在伯仲之間。

兩者最大的分別。是北宋汝窯是高古瓷中的超級名牌,亦非常稀缺,自然多人追捧;

當然,另外一個原因也很重要。

主要是宋代官窯,卻有修內司、郊壇下之分。

又扯上哥窯、龍泉彷官,混沌一片,令人不容易分辨。

再加上傳世品比北宋汝窯多很多,市場價格自然大幅度落後於北宋汝窯。

宋代浙江龍泉窯彷造宋代官窯,是基於商業上的考慮,並非刻意騙人;

現在的拍賣行稱此類作品為南宋官窯,是意圖魚目混珠,不可不防。

宋代官窯的特徵是薄胎厚釉、紫口鐵足、灰胎、釉面開大小不同的片紋。

釉色以粉青、灰青為主,亦即是偏藍、偏灰的色調,不難辨認。

米黃色釉的宋官窯與哥窯類似,因此出現官哥不分一說。

大部分宋官窯器比較輕身,此是由於胎薄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