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下,陳文哲結束了一天的工作。
一旁的小倉庫內,燒製好的青瓷小碗等日用瓷器,已經打包完畢。
那些當然不是他的作品,但是這些青瓷作品也十分精美。
青瓷在一念堂陶瓷廠,已經生產了快兩年。
在這裡有著製作各種各樣瓷器的高手,青瓷也不能例外。
畢竟陳文哲出名,最早就是靠的青瓷。
這些作品將陸續發往全國各地,走上老百姓的茶几餐桌……
現在的青瓷既是藝術品,也要服務於人們的生活。
陳文哲也需要生活,所以每次他攻關過後,都會有一大批精品瓷器流入市場。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就是生產、宣傳、出貨賺錢。
每天天不亮就會取窯磚、開窯門、取匣缽、開匣缽……
隨著一聲雄渾的“開窯咯”,陳文哲完成了又一批青瓷的古法燒製。
這裡面的瓷器,開窯之前基本上都已經被預定了,不愁沒銷路。
陳文哲的工作室裡,現代化的智慧窯爐,實現自動調節各個燒製時段的溫度;
研發的傳統龍泉青瓷瓷土標準化生產應用,實現了青瓷原料規模化穩定生產;
整個過程,從採土、粉碎篩選、淘洗沉澱、拉胚、晾胚、素燒、修胚、裝飾、上釉、裝匣裝窯、燒窯、出窯,最終上市結束。
現代人關注成本,最終關注的可能還是產品的價格問題。
而到了龍泉窯這裡,因為龍泉青瓷的燒製工藝複雜,成品率比較低,精品龍泉青瓷的價格就比較高。
有人把龍泉青瓷分成這樣幾個層次:精品,一等品,二等品,次品。
精品是沒毛病可挑的,釉面釉色勻淨,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
好的青瓷,只要一看,腦子裡閃過關於青瓷的好的形容詞太多了。
如果把所有好的特質,全部燒製出來,肯定就是一件精品龍泉青瓷。
可是,青瓷只不過是國內無數彩瓷之中的其中一種。
這也是陳文哲忽然間想到的一個問題,國內的瓷器當中,到底有多少彩瓷?
陳文哲把能遇到的,好的名窯都仿了一遍,他還真沒有梳理過國內出現過的彩瓷。
彩瓷,應是帶有色彩裝飾的瓷器。
由於我國彩瓷歷史悠久,在每一個不同的歷史階段,廣大陶工在生產技術上不斷地創新,因而彩瓷品種繁多。
尤其是明、清兩代,JDZ的彩瓷品種可達數十種或上百種。
從傳統名稱來看,有的從工藝方法上定名,有的從所用的彩料定名,有的從器表裝飾的彩色定名。
而常用的彩瓷,應該有二十幾種。
我們最常見的就是青花、釉裡紅等等。
青花出現於唐宋時期,成熟元朝,明清發展至巔峰。
以鈷礦為原料繪於坯體,罩釉後入窯高溫燒製。
釉裡紅創燒於元代,發展於永宣、清康乾時期發展至巔峰。
金屬銅元素為呈色劑繪於表面,上釉後高溫燒製而成。
青花釉裡紅元朝成熟,清代後,青花成為釉裡紅的點綴。
像是五彩,就可以衍生出多重彩瓷。
五彩創燒於元代後期,成熟,清康熙發展至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