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不知是什麼原因,目前發現的反映鳳鳥形象的立體青銅尊卻十分罕見。
】
以往最有名的當屬現藏醜國的兩件西周鳳鳥尊。
但是,它們通高不過十幾厘米,精巧有餘而氣魄不足。沁
而這件西周朋季鳳鳥尊,通高近半米,讓人們第一次充分了解到商周鳳鳥尊的最高水準。
當然,從中也能深切體會到商周人對鳳的尊敬與喜愛。
這件鳳鳥尊身世成謎,是被偶然發現。
這件青銅大尊原來是流浪在海外,到底是何時流失海外的,現在已無從知曉。
原海外收藏鳳鳥尊的人,至今不願透露大尊的來歷。
曾親手徵集回這件寶物的保利藝術博物館館長卻感嘆,這件寶物迴歸我國,純粹出於偶然。
曾經一位多年從事文物收藏的人士,告訴保利藝術博物館,聽說海外有人收藏著一件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鳳鳥大尊。沁
但這件文物到底什麼樣子、究竟在誰的手裡,這位人士也不知道。
保利藝術博物館的專家聽到這個訊息後,也不敢相信。
因為商周時期流傳下來的鳥獸形青銅器尊也就幾十件,而且絕大多數是獸形尊,鳥形尊極少,鳳鳥造型的更是沒見過,連聽都沒聽說過。
但是保利博物館的人怕錯過了一件珍貴文物,於是請人在海外四處打聽。
經過半年多的查詢,終於查到了收藏主,但這位收藏主卻拒絕露面。
最後經過中間人的反覆勸說,這位收藏主終於答應將尊運到香江一家古董店,由古董店作為中間人與保利洽談。
沒想到,過去的專家鑑定之後,全都驚訝不已,因為那是一件零殘損的完整鳳鳥尊。沁
這樣的青銅器,直接驚豔了眾人。
當時古董店主不同意在付款前,讓保利帶回內地驗寶。
專家們花費大量時間,最終以保利舉世公認的聲譽和國寶終應返回祖國的誠意,說服店主,迎回內地鑑定。
大海博物館老館長馬承源教授、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學勤教授、華夏國家博物館副館長朱鳳瀚教授等我國青銅器監定和研究權威,背靠背獨立做出鑑定,終定為真物。
更令專家們稱奇的是,欲為青銅鳳修補破損時,這件寶物居然一點殘損都沒有!
史學、青銅器權威的最終定論是:“一致認為它形體巨大,氣勢不凡,且造型獨特,前所未見,是目前世上所見最為精彩的商周青銅鳥形尊,是極為難得的藝術珍品,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時代遷移,世事易變,多少璀璨文化在時光流傳中漸漸消散,多少國寶文物輾轉流亡損毀。沁
現存世每一件國寶文物,又是多麼幸運與可貴!
像是這樣的西周貴族所擁有的青銅禮器,國內還是有不少的。
像是神面卣(you)、我國最早記錄大禹及德治的文物遂公盨(xu)、我國頂級酒器西周朋季鳳鳥尊。
這些都是國寶級青銅器,像是神面卣,就是3000年前西周貴族所擁有的青銅禮器。
它內容獨特,工藝精巧,被認為存世青銅器中藝術價值最高的幾件作品之一。
遂公盨,是距今約2900年的西周中期的一件食具。
它是目前所知我國最早記錄大禹治水及德治的文物,屬於國家一級文物。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