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倭奴國王印

吊人銅矛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銅矛身上吊著的銅人。

兩個銅人臉上呈現出既痛苦不堪,又無可奈何的表情。

在經受過嚴酷的刑罰後,生命的氣息只有一絲尚存,他們已無力掙扎或反抗。

整個畫面,表現出悲愴與恐怖的氣氛。

這種來自於古滇國的器物,出自我國西南邊疆古代少數民族的部落。

有專家說,古滇國是瑪雅文明的“華夏版”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我國曆史源遠流長,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一直延續從未中斷的文明。

在這麼漫長的歷史上,也不斷的湧現出世界知名的考古奇蹟。

比如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

比如被稱為20世紀華夏“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的安陽殷墟……

在我國考古歷史上,位於南雲石寨山的古墓群遺址,雖然在普通人中名聲不顯,但是他在我國考古史上也堪稱一個考古奇蹟。

這是因為在這裡發現了在史籍中神龍見首不見尾,一度被人懷疑是否存在的奇絕詭異的古滇國的痕跡。

在我國各地,幾乎都有出土的青銅兵器,無論是青銅戈,青銅矛,青銅鉞,無論是數量還是精美程度,都可以說非常豐富。

但是無論南北東西,出土的青銅矛中要說哪一件最為詭秘,那麼這件吊人青銅矛肯定名列前茅。

其實除了國家博物館原來館藏的青銅吊人矛,石寨山同期還出土了一件吊人矛,原來那是全球唯二的兩件青銅吊人矛。

目前館藏於南雲博物館的這件青銅吊人矛,要稍長一些,長度達到41.5cm左右。

它的主體呈現等腰三角形,在左右兩角各自吊著一個裸體青銅人,整體風格和上面一件一致。

因為出土數量極少,此類風格也彰顯出古滇國,在當時熱衷於用活人祭祀的兇殘一面。

專家推測吊人矛不會是用於實戰的武器,大機率是滇王炫耀自己擊敗敵人的功績,用於向上天或者祖先祭祀,或者是威懾敵人的儀式、儀仗用具。

被掉在青銅矛上面的人物,也大機率是經常和滇王發生戰爭的明昆人。

除此之外,在石寨山出土的文物中還有很多精美的貯貝器。

在這些古代的存錢罐上,繪製有各種動物或者當時滇人的生活場景。

館藏於國博的一件西漢詛盟場面銅貯貝器,表達了當時兩個部落的結盟場面。

在貯貝器的蓋子上,竟然鑄有立體人物127人,殘缺者未計入。

在這些人物中,有高坐的滇王,有祭祀的貴族,有交易的百姓,有等待行刑的裸體男子……

可以說這件文物是一件立體版本的“清明上河圖”,把當年滇王詛盟場面活靈活現的傳遞給我們後人。

為什麼可以很確定的說,這件貯貝器的主人是滇王呢?而不是滇國的巫師或者祭祀?

主要根據就是下面這件文物:滇王金印!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了漢武帝為了尋找從西南通往身毒國的通道,開始把視線從北方的匈奴轉移到南方的夜郎、滇王的身上。

此時的夜郎、滇王等國壓根沒有國家大小的概念,對漢朝使者還發出“漢和我誰更大?”的問題,這就是著名的成語“夜郎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