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九鼎八簋

沒有足夠的文獻記載,也沒有發現真是的器物加以證明,很多歷史都充滿了疑雲。

甚至出土的文物越多,有時候會造成更多疑雲。

之前提到過的《陝集》,關於該銘所涉及的史事和人物關係,學術界大致可分為四類七種說法。

第一類說法,主持該墓發掘報告的周原考古隊認為,銘文中所記述內容,是昔雞出使韓國一事。

昔雞奉周王后派遣去謁見韓侯的夫人艿姞,並受到韓侯的賞賜。

第二類說法,有的學者認為艿姞就是韓侯夫人。

作為韓侯之妻的艿姞,可能赴王畿參加某種活動。

活動結束後,王姒讓昔雞把艿姞送回韓國。

也有學者在此基礎上,認為艿姞赴王畿,就是為了覲見王姒,之後王姒派昔雞護送艿姞回國。

第三類說法,認為昔雞前往韓國或南燕國迎娶艿姞。

主張此說的學者把其中一個字讀為“御”,訓為“迎”。

但對迎娶的主人理解不同,仍可分為三種不同的看法。

其一,何景成等認為昔雞簋所記史事,是昔雞受王姒之命,前往韓國為王室迎婦。

亦即艿姞就是要嫁到周王室的新娘子。

其二,有的學者認為此簋是王姒命昔雞迎娶艿姞於韓國,韓侯賜給昔雞與艿姞貝、馬。

其三,認為昔雞出使的目的地並非韓國,而是姞姓燕國,昔雞是奉王姒之命;

“艿”字與“徵”聲相近,其地應在西陝省WN市澄城縣西南。

前往南燕國為艿氏大夫迎親,為王姒所主持的西周外服諸侯,與內服諸侯之間的聯姻。

第四類說法,認為昔雞送艿姞出嫁。

偪姞為韓侯夫人,昔雞簋銘文所載之事,是昔雞奉王姒之命送偪姞出嫁,並對偪、韓、昔三者的地望進行了考證。

仔細作些分析,上述這四類七種說法,皆有不足或不合理之處。

其實這也是研究歷史的快了,陳文哲由於有金手指,所以他更加容易瞭解歷史真相。

但是,瞭解歸瞭解,他怎麼能夠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也讓世人都瞭解,都認可呢?

所以,一些真實的歷史證據,就變得比較重要。

看著眼前的昔雞簋,陳文哲是真的十分驚喜。

最主要的是,眼前這位老闆絕對是個大收藏家啊!

陳文哲只是簡單的翻了翻照片,就發現他家最少藏了九鼎八簋,這是帝王才有的規格啊。

可惜,這傢伙拍照是故意弄得十分模糊吧?

昔雞簋還算清晰,其他九鼎就太過模糊了,最主要是堆積在一起,拍了一張合影,他最多能看清前面的幾隻簋。

不過,就算是看照片,陳文哲也能夠確認,這些應該不是高仿。

氣韻這個東西,有時候還是真實存在的。

特別是在陳文哲這樣的行家眼中,有時候他只是看一眼,就大體能夠感覺出東西的真假。

不用看細節,只是看氣韻、形態,就可以看個八九不離十。

九鼎八簋啊,這東西絕對少見。

特別是隱約看到一些鳥形青銅器、獸面紋的青銅器。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主要是它們遮擋的青銅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