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件被命名為葛諾母獅的石凋,算是世界上最貴的石凋。

當年拍出了5720萬美元的天價,足可見精神文明價值,在這些收藏品中佔據的地位之高。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一件外國的石凋,賣了四點七億,而一件國內商代的石蛙,卻只賣了兩千八百萬呢?

這連人家的零頭也不足啊,其實這也要看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歸根結底,還是我國國力不強,人民自信不足的表現。

而像是這樣的大理石凋像,在國內並不少見,比如殷墟遺址出土過好幾件。

像是殷墟西北崗1001號墓的石虎建築石凋,還有虎首人身虎爪型立凋和大理石梟型立凋。

殷墟之中的石凋作品很多,當然這些是沒法討論價值的,因為根本不可能出現在市場上。

但是,相比其他古董,比如字畫的物質依託,不過是些紙墨顏料。

瓷器的本質不過是礦物粉末,它們的價格之所以能夠屢創新高,主要還是仰仗於其身上依附的人文價值。

那麼是不是美麗的石頭,就比所有美玉的價值更高?

陳文哲還是不敢認,也不會藉此推匯出的“玉不如石”的奇談怪論。

因為他們多半沒有研究過,在新石器時期,玉與石共存於人類文明的階段,這兩者之間明顯是存在著懸殊的等級差距的。

例如在石家河、松澤、大甸子等遺址的發掘之中,我們都看到了在高等級的,出土文物多的大墓之中,玉多石少,且玉器的用工量與精美程度,都遠超同一年代的石器。

而低等級的小墓,僅存在少量石器的現象。

&n23出土玉器214件,石器98件,很多小墓僅出土一兩件石器。

試想這件石蛙,如果有一尊時代接近、工藝相似的和田玉同款的話,那麼它倆的價值當孰高孰低呢?

更何況玉的材質,更為稀缺難得,加工的難度也要更高一些。

從中也更能體現出,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與文化審美等關鍵資訊。

這些都足以證明,和田玉在我們的歷史研究之中佔有的重要地位。

但這些表象之下還隱藏著另一個問題,就是在很多的時候,原材料的過於名貴,反而會矇蔽人們的雙眼,掩蓋了收藏品上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價值。

比如民間就曾無數次地發生過,將出土的唐代金銀器拿去熔鍊打造金鐲子的慘劇。

而這種畸形的價值觀,體現在和田玉上,就是當前的“克萬”現象。

完全將之理解為,能夠用來換錢的石頭,也就無暇顧及其上凝聚的歷史、藝術、文化等“軟性價值”了。

這樣自以為是的哄抬物價,實則是自貶身價的財迷行為。

試想在葛朗臺的眼中,他手上的金幣就單純的只是黃金而已。

以他的鼠目寸光,又怎麼會考慮那是不是亞歷山大時代的遺珍呢?

而在如今,在整日裡宣傳著什麼天價成交,克價過萬的“錢串子”的內心深處,和田玉算個什麼東西?

不過是他們用來收割愛好者的斂財工具而已。

這些人又怎麼會在乎由其質感、形制、工藝中自然流露出的傳統文化精髓呢?

綜上所述,和田玉溫潤儒雅的材質,輔助它俘獲了萬千有趣的靈魂。

但這柄雙刃劍,也耽誤了它展現自己身上承載的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