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一個來幫忙的民工。爬上主墓室的側面平臺,突然腳下踩空,掉進一個隱蔽的墓穴裡。
眾人跑過去拉他,卻發現墓室不深,裡面竟是積得滿滿的各種寶貝!
原來,主墓室的左右,各有一個隱蔽的陪葬品倉庫。
因為與主墓室不相通,因而逃過了2000多年來無數次的盜竊,保留至今。
】
考古隊員們被眼前豐富的陪葬品,驚得目瞪口呆。
那裡有各種青銅器、樂器、凋塑、玉器、漆器、陶器和生活用具,總數達到1900多件。
其中有18件稱得上國寶級的珍品,比如:錯金銀銅犀牛屏風座、中山王圓壺等。
考古隊們把所有的器物小心翼翼進行搬運、清理之後,有一件造型奇特的燈具,把大家的注意力牢牢吸引過去。
這個燈具造型是一棵樹,主幹向四周伸出14節樹枝,兩兩對稱,樹頂和樹枝上錯落地托起15盞銅製燈盤。
它底部直徑26厘米,高度有82.9厘米。
這是經過考古隊員拼接出來的“成品”,因為剛出土時,它們就是一堆零件。
精妙的是,每個樹枝與樹幹之間的拼接,居然是榫卯結構,每個榫頭形狀都不相同。
只要找到介面,就能嚴絲合縫安裝,具有現代工藝品的那種簡易性,實在令人讚歎。
三隻嘴裡銜著圓環的勐虎,托起一個夔龍紋的底座。
底座上還有24字銘文,描述中山王厝的奢華墓葬場景。
不僅如此,在每個樹枝上,還有造型優美的龍蜿蜒遊動,有小鳥歌唱,有猴子盪鞦韆,十分生動活潑,做工也很精緻。
考古隊員們發現,這盞燈還有一個特點,如果想要調解亮度,只需要增減燈盞的數量即可。
這種理念,不正和現代並聯開關控制的原理一樣嗎?
為一睹這盞2000多年前的銅燈的風采,考古隊員們將桐油和燈芯準備好,一一點亮。
這時,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現了——這銅燈底下竟然沒有影子!這是一盞古代無影燈!
在場的專家仔細觀察,連連驚歎。
原來古代的能工巧匠,巧妙利用燈光成影和消除原理,設計出來高低錯落不同位置的燈盞,就可以消除影子了。
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在物體一側安放一個光源,就會在另一側投射出黑色的影子。
如果兩側都有光源,則中間疊加部分特別暗的部分叫本影,周圍的影子略淺。
而如果繼續在周邊放上光源,則本影會越來越小,當物體周邊全部放上光源,且有足夠的亮度時,那麼本影就幾乎看不到,這就是現代手術無影燈的原理。
因此,如果我們從上俯視,就會看見這盞十五連盞銅燈的燈盤,是從內向外均勻排列。
這就形成了以燈柱為中心的大面積圓形光源,且每個樹枝成兩兩對稱。
這是利用了槓桿平衡原理,使得整個燈具始終保持一種奇妙的平衡穩定狀態。
只要懂得這種原理,製作無影燈並不難,但是,你要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