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七百二十章等級制度

到商代後期時,禮制漸被破壞,常出現越禮的事。

東周時,諸侯國繼起禮制漸混亂,各國有了自己的禮制特點和墓葬習俗,與中原漸分開來。

商時開始流行殉人,貴族多殉人,等級越高的貴族殉人越多。

如婦好墓,甚至達到一個頂峰。

商代很多窯廠,青銅冶煉場都發現內葬有人,可理解為奠基祭祀的犧牲。

到周時,殉人漸少,應是文明的進步。

貴族隨葬還多有車馬坑,一般平民沒有,貴族還葬樂器,平民也沒有。

東周時,諸侯國繼起禮制漸混亂,各國有了自己的禮制特點和墓葬習俗,與中原漸分開來。

陳文哲之所以想要尋找商代之前的墓坑,也不是胡亂猜測。

主要是史前階段的墓葬,比如氏族時期,是使用的公共墓地。

進入商周時期,才發展為“族墳墓”,由王室成員的公墓和萬民的邦墓組成。

很顯然,照片之中出現了商周時期的“族墳墓”。

所以,對於其他的一些小型邦墓,他特別注意。

陳文哲就是想要看看,裡面會不會出現一些夏朝,或者是之前的公共墓地。

而要分辨這些墓坑到底是什麼時期的,其實並不難。

比如南河安陽武官村,至西北崗一帶的殷代王陵區,和西山曲沃的周代晉侯墓地,是公墓的典型代表。

而各地的邦墓中,既有民的也有官的。

不同階級分屬和等級關係,才是其實質和核心。

階級不同,墓坑的樣式,陪葬的規格、數量,甚至是器物都是不同的。

根據這些不同,就可以準確的判斷出一座墓坑,到底是什麼時期的,甚至是什麼等級的主人。

比如商代王陵,就有著巨大的墓室。

這樣做讓原來只是為便於運土和下葬的短小墓道,已成為等級身份的象徵。

有四條墓道的中字形墓,有一條墓道的甲字形墓。

商王墓內的木質槨室,用粗大的木料築成方形,而其他槨室則呈長方形。

貴族墓內普遍設有腰坑,坑內至少殉一狗,有的還要殉人,這種現象一直到西周還沿用。

在墓室商建造墓祭的槨室也是商代的新制,貴族墓內的隨葬品的數目是非常驚人的。

從現在的研究來看,商代是以酒器中的青銅觚、爵的多少,來表示墓主人身份等級的。

西周和春秋墓葬,在商代的基礎上之素更加健全。

商代以酒器為青銅禮器的制度,在此時演變為青銅鼎、簋相配的新禮制。

在使用樂器的制度和車馬制度上,都有所改變。

利用這些新制度,可以根據實際發現判斷死者的身份和級別。

進入春秋時期,奴隸制度逐漸動搖,權力下移。

西周時期的等級制度,不斷受到衝擊,越禮現象比比皆是。

隨著封建制度的確立,戰國時期的墓葬發生了很大變化。

先是西周墓葬不起封土、不栽樹木的制度受到挑戰。

在春秋晚期,已始見封土大墓。

到戰國出現了帝王陵園,如秦宮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