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金兵入主中原,百姓流離失所。
為了保命,很多中原百姓隨皇室南渡。
當時錢莊主人無法攜帶大量錢財,便將它們深埋地下,等時機合適再取出來。
但因為種種因素,錢莊主人無法再返回家鄉。
子孫後代又不知此事,於是這批古幣便一直被埋藏起來。
而根據我國文物保護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下、內水和海水中的一切文物,都歸國家所有。
這些倒賣國家文物的行為,已經構成犯罪。
所以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這件案子到這裡已經告破,而誰又知道,這裡之前還是另外一批犯罪分子藏匿古錢幣的地方?
像是這樣的藏寶地點,在回溯之中,陳文哲還發現了不少。
可惜,這批人都是現代人,就算是兩輩人他們也都還活著。
既然活著,就不可能讓那麼多寶貝,一直藏在地下,所以他們就會販賣。
而只要出手,自然就會被抓。
主要是這一批人實在是太猖獗了,比如在2010年12月16日,這批人居然盜了一尊大佛。
那是岐山縣的鳳鳴禪寺的一尊3噸重的明代石佛像,這麼大的一尊佛像,之前一直放置到大雄寶殿之中。
它被盜了,自然會驚動很多人。
而案發現場,只在佛像底座周圍,留下了兩道手推車的車痕。
案發後,岐山警方很快來到了鳳鳴禪寺,對現場進行了認真的勘查。
聯絡周邊的多起古佛像、古鐵鐘失竊案,警方很快發現一個分散多地、卻又分工清晰的十幾人犯罪團伙。
2011年6月底,民警在眉縣、岐山、陳倉等地抓獲嫌疑人11人。
據嫌疑人交代,2010年12月16日凌晨,早早探聽到明代石佛像的團伙主犯張購糧,帶人用手推車將石佛運出寺院,移至停放在附近的農用車上。
他連夜將佛像轉移並挖坑掩藏,尋找買家後,才將佛像挖出,並轉運至山西運城下家手中。
2011年7月5日,在清晨的細雨中,岐山警方將石佛像從山西帶回,同時也將流竄作案近三年的犯罪團伙一網打盡。
一些沒有暴露的案子,警方自然也問不出來。
而就算是暴露出來的,也很讓人震驚。
這些就全都是發生在岐山那地方的案子了,比如小廟“逮”獅發橫財。
岐山,位於西陝西部,是周文化的發祥地,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那裡為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文物眾多,素有“周禮之鄉”、“青銅器之鄉”的美譽。
縣域內文物古蹟多如繁星,有以周文化為主體的文化遺址遺存576處。
其國家和省、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處。
晚清四大國寶中,著名的“大孟鼎”、“毛公鼎”均出自岐山縣。
這些豐富的遺存,自然吸引眾多偷盜者貪婪的目光。
透過回溯,陳文哲好像親身回到了2010年11月的一天。
這一天,一群人出現在西陝寶雞岐山縣蔡家坡。
這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張購糧和胡某、張某蹲在一個土堆上。
他們藉著微弱的光線,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幾把上下翻飛的鐵鍁。
當然,他們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鍁頭揚出的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