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兵分三路伐宋。
其中西路軍由大散關攻佔漢中,同年進入川省。
他們僅用了一個多月,便攻入川都城。
“凡破川省府州數十,殘其七八”。
大難臨頭,百姓紛紛將家中值錢的家當掩埋起來,這是宋代窖藏出現的主要原因。
彭州出土的精美窖藏文物,其中包括90多件茶托,還有種類繁多的酒器。
這些東西的出現,肯定與絲綢之路關係密切。
唐宋時期,川省的蒙頂山茶葉全國聞名,“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
在飲茶之風盛行的宋代,川省是茶葉的主產地,也是集散地,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
不僅是茶葉,川省也是全國最重要的絲綢產地。
蜀錦早在漢代就十分強盛,老官山漢墓出土的織機,復原之後複製出了“五星出東方”織錦。
我國在漢代的織錦技術已經爐火純青,到了宋代,物產豐富,蜀錦尤為知名。
在這個時期,釀酒業、印刷業、採鹽業等商品經濟十分繁榮,社會發展與絲綢之路的繁榮有很大的關係。
在陳文哲看來,絲綢之路很像一個形容詞,形容文化的互動交流。
這批窖藏文物具有典型的華夏傳統文化特色,沒有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這得益於川省當時擁有一批優秀的工匠。
彭州窖藏出土的金銀器之中,一級文物高達115件,這可以說是一次性出土全國一級文物最多的窖藏。
而像是這樣一次性發現大批珍寶的窖藏,還有不少。
1949年以來,川省已經發現的歷代窖藏達400處以上,其中宋代窖藏至少超過30處。
窖藏文物完整精美,不少成為鎮館之寶。
根據川省省博物館研究員,在其專文中列舉的數字:新華夏成立初期,川都市區宋代窖藏,收集了邛窯陶器22368件。
1972年彭縣唐代窖藏,出土銅幣3300公斤;
1982年新都縣黃田村唐代窖藏,內埋置漢至唐代錢幣16.5萬枚;
1984年江安縣南井街宋代窖藏,出土鐵錢5噸;
1985年彭縣九尺清代窖藏,內建銀錠22677克;
1991年SN市金魚村宋代窖藏內出土瓷、銅、石器計1005件,其中瓷器共985件。
宋代制瓷手工業是繼三國、西晉和唐代之後再次出現的發展高峰,
不僅名窯輩出,且名窯的精品瓷器在很大程度上已替代金、銀、玉器進入宮廷和官宦之家,廣泛充作祭祀、陳設、文房用品和生活用器。
而川省出土宋代窖藏瓷器中,最為常見的是JDZ窯系,其次為龍泉窯系。
而北方窯系除少量定窯、耀州窯器物外,其他名窯如鈞窯、汝窯、磁州窯等尚未發現。
這有可能是因為北宋滅亡以後,北方窯場受戰爭影響太甚。
同時南北對峙的格局,也對南北方的經濟文化交流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北方產品要進入交通本就不便的蜀地則更加困難。
川省宋代窖藏瓷器中,規模最大、名聲最著者當屬1991年的遂寧窖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