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五百九十章“來通”杯

後來發展到以金、銀等材質做成獸角狀杯身。

杯底裝飾成獸首狀,兼有一小口出酒的獨特造型。

西方人認為,“來通”杯可以灌注神酒,因此視為聖物。

飲酒時,酒液從底部小口傾出,飲酒者需一飲而盡,才能顯示對神的尊敬。

後來,“來通”杯沿絲綢之路傳入我國,也影響了我國的杯式造型。

西陝歷史博物館珍藏的一件國寶級文物——唐代鑲金獸首瑪瑙杯,便是這類杯的典型代表。

唐代是我國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的朝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密切頻繁。

在中華文明影響周邊與西方的同時,我國也積極汲取外來文明精髓作為養分,進一步鑄就中華文明的博大相容與燦爛輝煌。

滄州博物館一件三彩龍首杯,與sy市李泰(唐太宗李世民之四子)家族墓群出土的一級文物三彩龍首杯造型一致。

這兩件三彩杯,均是吸取了西方“來通”杯的風格,並結合了中華圖騰——龍的造型。

同時,用唐三彩的絢麗裝飾手段,將這種中西合璧的異域風情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麼經典的東西,陳文哲還是忍不住做了幾件。

當然,唐三彩做出來了,也不過是用來觀賞,真要講究實用性,還是瓷杯。

唐代之後,到了宋代,制瓷業更加發達,這一時期的龍首杯又有不同。

看古裝影視劇,我們會看到這樣的畫面。

普通老百姓或打仗的將士,飲酒多是用碗,而貴族或有一定地位的人,用的是尊、爵、壺、觥等講究的酒器。

數千年來,酒器的演變也日漸豐富。

現在在南河省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館,有一件宋代八方龍首杯,據說是宋代女性專用的飲酒器。

這件宋代八方龍首杯杯口呈八稜形,因此稱其八方龍首杯。

它敞口,直壁,腹底內收,斜腹,平底,器腹一側有一龍首柄。

杯子通體施青綠色釉,釉面有細密開片,釉質均勻,胎質細膩。

為什麼說宋代八方龍首杯,不是男人使用的酒器?

因為,從杯子的把手看,是一個龍頭,而且小巧精細。

在端杯時,只有女人纖細的手指拿捏才合適。

如果讓男人用這樣小巧的杯子飲酒,顯然很不合適!

由此看出,這種酒杯很有可能是女性專用的飲酒器。

宋元時期,人們繼承了隋唐酒文化的遺風。

無論是酒器的造型,還是酒器的裝飾紋樣,以及飲酒風俗都吸收了前代深厚的文化底蘊。

這件宋代八方龍首杯是前些年,在禹州當地徵集到的!

後經文物專家確認,這件宋代八方龍首杯應該是禹州民窯作品。

從這件宋代八方龍首杯的形制特點來看,製作時工序比較繁複。

尤其是龍首栩栩如生,不大的龍首上龍口、龍鬚、龍頭、龍角等都非常生動。

同時,龍首還是單獨完成,之後再與八個稜的杯體粘在一起的。

此外,宋代八方龍首杯也被認為是鈞窯豆青釉之上品。

這種鈞窯豆青釉瓷器存世量較少,與南方的龍泉窯釉色接近,但在年份上早於南宋龍泉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