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頂級手藝,千差萬別

青銅奩是我國古代西漢時期貴族生活的見證者,千餘年的埋藏,如今重見天日。

青銅奩上精美的圖案,體現了當時的藝術水平。

從側面反映的是西漢時期社會的背景以及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狀況,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所以,保護青銅奩的意義,就十分重大。

青銅奩是當時的實物資料,它讓我們看到西漢時期的社會生活、民俗風情等諸多內容。

因此如何保護青銅奩,如何更好地傳承中華文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這麼一件重要文物,損壞了,自然要想辦法修復。

在文物保護修復理念與原則中進行,青銅器保護性修復。

根據國際修復理念和我國的傳統修復理念相結合,對青銅器進行保護修復。

儲存環境控制控制環境,對於青銅器而言,也很重要。

乾燥的環境儲存,是器物安全穩定的前提條件。

如果存放在相對溼度在40%以下,溫度在18℃~24℃,無氯環境中,其內部結構是相對穩定不發展的,其鏽蝕不擴散蔓延。

在這裡,就又一次涉及到除鏽。

青銅器的銅鏽,因為環境不同,需要除鏽的情況也不同。

很多青銅器由於長期埋藏在地下,或出土後放置於不適宜的儲存環境中,接觸到含氯的可溶鹽類及水分等物質,逐漸形成腐蝕鏽層。

所以,這個時候去除的是有害鏽,也叫粉狀鏽。

這種鏽在一定溫度和溼度下,會形成鹽酸,不斷腐蝕青銅器。

而且反覆反應,對器物有致命的傷害。

這時,就應予區別性地保留與清除。

陳文哲手中可是有好幾件重寶青銅器,更是接觸過各種青銅鏽。

自然很清楚,青銅鏽可分為有害鏽與無害鏽兩種。

他更加清楚,青銅器在地下水與泥土埋藏中的影響,器物表體會產生一系列變化。

從而生成了一層保護層面,使青銅器不會繼續腐蝕機體,增加了青銅器滄桑感,是年代久遠的標誌,這是稱之為的無害鏽。

所謂有害鏽也叫粉狀鏽,這種鏽在一定溫度和溼度下會形成鹽酸,不斷腐蝕青銅器,對器物有致命的傷害,俗稱青銅病,必須徹底清除。

清洗法陳文哲也研究過,就是把青銅器放在裝滿蒸餾水的容器中進行浸洗。

這樣可以清除文物表面的泥土,同時還能溶解出可溶性無機鹽。

再就是工具法,根據器物鏽蝕情況不同,選用各種工具。

常用的有羊毛刷和刻刀,醫用手術刀等工具,在放大鏡下直接操作清理。

先從由軟到硬、再由輕到重逐步清理。

適用於器物表面的粉狀鏽,操作簡單,上手快,方便靈活,當然也可能劃傷器物表面。

使用工具的方法之中,自然也可以加上噴砂法。

噴砂是運用噴砂機,壓縮空氣的氣壓,從而帶動噴砂的沙粒,噴射到文物鏽蝕的表面,使鏽蝕層產生摩擦,除去鏽蝕層。

噴砂機工作效率高,但噴過後的文物表面比較粗糙一些。

這就需要嚴格要求修復人員,具有一定的操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