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張黑女,未有可比肩者

供養人中唯一史籍有載者,為“中大夫行別駕鄭國公魏膺”。

《舊唐書·魏徵傳》雲:“神龍初,繼叔玉子膺為鄭國公。”

魏徵,太宗時封鄭國公。

其子魏叔玉,其孫魏膺均封鄭國公。

以此推斷,神龍年間(705707)或稍後建此幢。

或認為圖中的皇帝、皇后為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后。

此幢座較大,其幢身亦應高大宏偉,刻經應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按常例,幢身除刻經文外,應有詳細的題記。

記載建幢的原因、姓名、年月等。

可惜缺失,留下了未解之謎,有待新材料的發現和深入的研究。

不過,陳文哲可不管這些,因為這麼複雜的石刻,已經被人複製出來,而且放到了他的眼前。

看著這些精美的時刻,陳文哲感覺,只要買回去,立即就可以形成一家精品時刻展覽館。

看著周圍的其他石刻,種類較多,如漢代石席鎮、唐代石香薰、元代石龜硯、清代石座鼓等,也都雕刻精美,富有意趣,具很高的觀賞價值。

這麼多精美石刻,怎麼就沒有賣出去呢?

這些絕對不可能是量產的產品,難道是價格太貴?

或者是因為這些是老闆的心血,所以是非賣品?

看著略顯荒蕪的工廠,陳文哲一臉的若有所思。

這裡不像是工廠,反而有點像是一家露天博物館。

“咦?這裡連墓誌也仿?”

陳文哲看到了一塊羅衝墓誌,這是唐顯慶三年的東西。

近年來,很多人開始注重碑刻類的收藏,很顯然這裡仿製了有多方墓誌。

墓誌具有歷史文獻價值,同時又有書法藝術價值,日益為人們所重視。

如《北周宇文賢墓誌》《隋杜粲墓誌》《唐羅衝墓誌》等。

唐代的墓誌有不少,如姚珽墓誌,這是唐開元二年的東西。

如果說那件最好,這裡的墓誌當中,應該屬《唐姚延墓誌》價值最高。

此志形體較大,高、寬各0.9米餘,共2000餘字。

其上詳細記載了姚珽的家族、世襲、歷官、生平事蹟。

姚珽,京兆萬年人,其祖姚思廉為唐初著名史學家,曾與魏徵合撰《梁書》。

姚珽自幼苦學,舉明經,武周時任定州等五州刺史,以善政間名。

中宗時封宣城郡公、後宮歷太子詹事、秘書監、戶部尚書。

開元二年(714)卒,享年七十四歲。

有《漢書紹訓》四十卷,文集二十卷,新舊《唐書》有傳。

墓誌撰文者劉知柔,為唐代著名史學家劉知幾之兄,亦為高官名流。

此志書法佈局嚴謹,字型秀麗,近於小楷,仍存唐初楷書道勁之風。

此志石四側及志蓋刻滿了各種紋飾,在連續的蔓草紋間,刻有各種翼獸、飛鳥,造型奇特,飛動流暢,綿密繁麗,為碑誌紋飾中的精品。

另一方值得珍視的是《唐封紀王慎第六女歸順縣主制》,內容是封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子紀王李慎第六女為歸順縣主。

唐制,皇帝女兒號公主,太子女兒封郡主,親王女兒封縣主,“食實封”為其經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