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房梁錢龍

故宮之中從中正殿開始,自南向北分佈著寶華殿、雨花閣、梵宗樓等十座藏傳佛教殿堂。

這些建築構成了故宮內,惟一全部由佛堂組成的建築區。

這些現存的佛堂,長期以來一直處於封閉狀態,雨花閣便是其中的一座。

而雨花閣內,殿頂的鎏金銅龍尤為奇特。

它身長3米,匍匐著身姿作勢欲下,似乎只是暫停在簷角,所以被稱為“跑龍”。

四條金龍躍於殿脊之上,殿頂之上滿覆鎏金銅瓦,鎏金屋頂下沒有斗拱。

簷口裝飾華麗繁複,其彩色立體方塊,獸面梁頭部位都有著鮮明的藏族建築藝術色彩。

它是漢式宮殿建築,與藏式建築的巧妙結合。

這種藏漢合璧的獨特建築形式,在整個故宮建築群中僅此一例。

雨花閣是乾隆朝,前期興建的眾多寺院佛堂中位置特殊的一座。

乾隆修建的雨花閣,是否也是出於興黃安蒙的政治目的呢?

皇宮是皇帝的起居之所,是政府發號施令的政治中心。

雨花閣位於皇宮腹地,它是皇宮的專用佛堂。

除了做佛事的喇嘛,宮外人是不能踏入一步的。

既不供大活佛居住,也不供蒙藏領袖朝拜。

它只是乾隆皇帝的修煉密宗之所,嗯,在這裡好想加入了一些奇怪的東西。

因為密宗在我們平常人的印象當中,就不是什麼正經的修行方法。

不管這些正不正經,反正像是這座大點之內的那條龍一樣,在故宮之中,奇怪的龍還有不少。

故宮是明清帝王執政與生活的場所,含有數量龐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它們不僅呈現出精美的建築藝術,而且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

養性殿房樑上的錢龍,即為其中典型的代表。

這座大殿建於乾隆三十七年,位於故宮東北部,是乾隆退位後的寢宮。

養性殿的房樑上有一條錢龍,位於明間脊墊板的側面,由銅錢串成龍的造型。

該錢龍長約2米,張牙舞爪,做騰雲駕霧狀,形象威武,極具震懾感。

錢龍上方的脊檁側面,則掛有大長條紅緞綢,顯示濃厚的喜慶之意。

養性殿房梁的錢龍,可以說是我國迎祥納福文化的體現。

看到這樣的龍,其實我們都應該想到,這條錢龍屬於我國古代厭勝文化。

厭勝屬於古代迷信行為,即古人透過某種物件來“壓制”使用者認為的敵害鬼魅,並達到消災納福的目的。

厭勝物又名鎮物,較早地出現在東漢史學家班固所編《漢書》內。

其卷九十九,載有王莽製作的一個形似北斗形狀的器物,稱之為威鬥,用作打仗退兵時的厭勝物。

我國古代工匠在建築施工快要完成時,往往會在房梁(屋頂)安放包括不同型別的厭勝物,銅錢即為其中之一。

如清代官書《日下舊聞考》卷三十六載,明代北苑廣寒殿“樑上有金錢百二十文,蓋鎮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