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現代瓷器當中,最為頂級的一種

此款筆架是明嘉靖、隆慶年間北派象牙雕刻藝術中的傑作。

對於這麼有名的一款作品,陳文哲想要忘記都難。

而像是這樣,出自一些名品之上的龍紋,還有不少。

比如出自一件景鎮窯藍釉白龍紋盤上的龍紋,這件盤子盤心坦平,在藍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貼了一條矯健的白龍。

龍細頸,三爪,呈昂首翻騰狀。

像是這樣的其他龍紋,在其他一些瓷器上有表現,比如一件藍釉器。

那是一件盤子,屬於高溫鈷藍釉瓷器,是元代景鎮窯的新品種之一,它是明代霽藍釉的前身。

這個種傳世的元代藍釉白龍盤,見諸發表的只有四件。

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一件以外,霓虹出光美術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和英倫大維德基金會各收藏一件,可見其極為珍貴!

最後一件龍紋石雕,應該是出自一款茶壺。

那件文物名為紫砂綬馥款龍首三足壺,壺唇口,龍首流(壺嘴稱之為“流”),伏螭鋬(鋬指器物側邊供手提拿的部分),圓底,三乳釘形足。

壺蓋邊刻雲頭紋一週,腹中部黑泥上印雲雷紋一週。

壺身的整體造型仿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的流行式樣。

這種式樣將平面線刻與淺浮雕相結合,流、鋬、鈕凸飾的動物與腹部雲雷紋飾相呼應,古樸典雅。

像是這樣的龍紋,就算不是出現在瓷器之上,陳文哲也一眼能夠認出來。

相比石刻、銅器,陳文哲還是對於瓷器更加熟悉。

畢竟龍紋在瓷器之上,應用更加廣泛。

這一點可以說是因為國人對龍的敬畏與鍾情,才使得龍在古代工藝美術品上衍生出了多種紋飾色彩。

龍為何物並無實據,且其形象也形容不定,千百年之間,龍的造型也隨著不同的寓意千變萬化。

而龍,也在人們的構造下滋生出不同的種類,有鱗的蛟龍,有翼的應龍,有角的虯龍,無角的螭龍等等。

任何的藝術造型,都脫離不了當時的文化背景和形式。

陶瓷器上龍紋的應用,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

元中期,青花的外銷需求迅速成熟,且以青花為原料的繪畫,無論是大面積渲染,亦或是纖如毫髮的筆觸,都能自如地表現。

這無異於給龍紋的創作,提供了巨大的創作空間。

元代青花上龍紋一般為白地青花,龍身細長,小頭,細頸,獨角或雙角,無披髮,鷹爪,四肢有後掠的火焰狀毛髮。

龍身鱗片圓弧狀或斜網格狀,三爪或四爪,尖尾或火焰狀尾,龍紋四周加飾海水紋、雲氣紋或火焰紋。

到了永樂和宣德時期,官窯體制趨向完善,作為王權象徵的龍紋,突出了威嚴和尊貴。

這時龍體和四肢粗壯,龍首較大,加披髮或者豎發,普遍使用五爪龍作為官窯的標誌。

明中期社會穩定,經濟繁榮,龍紋的形象變得儒雅和喜慶。

此時的龍紋多方首,閉嘴,龍睛平視,配以蓮池和花叢。

成化時的銜花龍口吐鮮花,龍身捲曲,龍肢成花葉狀,是歌舞昇平的社會生活的寫照。

嘉靖時期,市井文化繁榮,這一時期的瓷器紋飾以繁滿縛麗為特徵。

龍紋趨細長,龍首上顆伸出,頂端鼻尖畫成如意狀,似豬嘴,俗稱豬嘴龍。繪畫已稍粗率,顯露一種浮燥之氣。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