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漢代的闕,別具一格

胡建惠安的青石雕刻,以建築裝飾和石獅而聞名。

其中石獅口中含有滾動自如的石珠,享譽東南亞。

南雲的大理石雕刻,以點蒼山的大理石為原料。

其花紋猶如著色山水,或危峰斷壑,或飛瀑隨雲,鑲嵌傢俱別具一格。

北河曲陽、神都房山等地的漢白玉雕刻,在明清兩代主要用於宮廷建築裝飾。

如華表、石獅、欄杆等;

現代則用於公共和紀念建築的裝飾,如開會堂、紀念碑、紀念堂等。

遼省海城、齊魯萊州的滑石雕刻,以小巧可愛的小動物為傳統品種。

南湖洞口、北湖利川的墨晶石雕刻,石質漆黑而光亮。

彩石雕刻以江浙青田、福州壽山、南湖瀏陽為主要產地。

卵石雕刻主要產於蘭市、沈市等地。

石雕技法有陰刻(刻劃輪廓)、影雕、浮雕、圓雕(不附任何背景的完全立體雕法)、鏤雕(又稱透雕)等。

影雕是胡建惠安青石雕刻的獨特技法,系用大小不同的鋼鑽在青石上鑿鏨,憑藉鑽點的大小、深淺和疏密來表現山水、鳥獸、人物、花卉等形象。

我國石雕、石刻與石制工藝品數量龐大,類別繁多。

在我國製作和使用這類石制工藝品,已有數千年曆史,至今仍是人們喜愛之物。

主要是用各種玉石和彩色石材製作,它們包括各時代的各種玉器飾物。

像是太湖石、雨花石和三峽石等,各種觀賞石。

以及各種大理石和彩石,製作的石雕、石刻花瓶等擺件。

大約從春秋吳王闔閭時期,就用太湖石裝飾園林、公園、庭院,這些還是人們喜愛的觀賞石。

而石窟和摩崖石雕始於漢末、興於魏、晉、南北朝,盛於隋、唐,一直延續至宋、元、明、清各時代。

其發展與佛教文化關係密切,石刻人物造像主要取決於佛圖。

在各石窟中成千上萬的石刻雕像,形態、服飾千姿百態,在文化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在各石窟中還有石雕的殿、塔、稜、閣、梁枋、斗拱、藻井等豐富多彩的建築形象,反映了歷代的建築風貌。

石窟摩崖石雕,一般是在砂岩或石灰岩的巖壁上雕鑿的。

陵園石雕則是我國石刻的一大種類,歷史久遠,規模宏大。

陵園石雕以陵墓石像為主,還有石棺槨、畫像石和墓葬祭器等類石刻。

雕刻的各種文臣、武將、仕女、侍者等人物石像和石馬、石象、石駱駝與各種石獸、石鳥、石兔。

這些石雕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生機勃勃。

當然,這些石雕、石刻都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其以大理石雕居多。

如位於北河遵化縣馬蘭峪的清東陵的裕陵石像生、金陵明孝陵石像路。

除了這些石雕,剩下的最大的石雕群體藝術,就是宮殿和園林石雕了。

在歷代皇家和皇親國戚的宮殿、官府、宅院和園林中,石雕、石刻裝飾隨處可見。

這些古建築群十分龐大壯觀,雕刻技藝精湛,是中華文化藝術的巨大寶庫和國家重點保護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