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在民間有用來製作傢俱,雕刻品、木製品和家裝。
這是一種建築和傢俱用才,不變形,耐蟲蛀。
樟木木質細密,有天然紋理,質地堅韌,不易折斷,也不易產生裂紋。
民間多用樟木雕刻佛像,不用說這自然也是一種很好的雕刻用木材。
既然民間多用來雕刻,那保有量自然就高。
而這麼多珍貴木材製作的木雕,怎麼才能傳承千古?這自然需要好好保養。
就說根雕,根雕的保養就須注意很多關鍵點。
根雕的保養,主要是防止根雕作品在陽光下直接照射,更忌陽光長期照射。
過強的光照會使作品顏色褪化,表面蠟層熔化,漆膜老化而脫落,甚至出現材質開裂等現象。
既然不能強光照射,那麼肯定也要防止根雕作品在過陰暗潮溼環境中存放。
溼度過高,易滋生黴菌和病蟲害,造成黴變、蟲蛀、產生腐爛空洞現象。
根雕作品一般不宜水洗,更忌水中浸泡,注意空氣流通。
期間還要防止化學物質腐蝕性的東西,接觸根雕作品,以免發生化學反應,引起根雕表面保護膜毀壞或起殼等現象。
在室內擺放的位置應遠離門口、視窗、風口等空氣流動較強的部位,更不要受到陽光強烈直射。
不宜放置於明火、火牆、火炕、火爐的附近。
冬季不要擺放在暖氣附近,切忌室內溫度過高。
不宜放置在極潮溼或者極乾燥的室內——在很潮溼的環境裡,部分木雕工藝品就會長“毛”。
例如綠檀工藝品,就會吐出銀白色的絲出來。
太乾燥的環境,木雕工藝品有的可能會部分出現開裂的現象。
要保持表面清潔。因其完全暴露在外,易沾灰塵,尤其是雕刻部分,更易積灰。
而灰塵中帶有種種氧化物及雜物,要及時將它清除掉,否則就會造成工藝品表面受腐蝕。
日常可用含蠟質的,或含油脂的純棉毛巾揩擦。
一般有條件的可以半年打一次蠟,然後再用幹棉布去油拋光,注意不宜用帶水的毛巾擦拭。
這些其實都是軟保護,還有硬保護,就是避免創傷。
在收藏中要儘量避免撞擊與碰擊,尤其是金屬器具的碰撞。
特別是透雕部位,應該要重點保護。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防蛀防蟲。
蟲害多為各種蛀木蟲和白蟻,收藏愛好者可採用化學防蛀法。
如放置樟腦丸,或者可以用平時噴蚊子用的噴霧劑,對準有蛀蟲的部位噴幾次。
而根雕之所以那麼仔細的保護,肯定是每一件根雕,原則上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
每一件根雕,都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奇蹟,特別是其中一些珍惜品,更是巧奪天工,自然要保護好。
只有走進根雕收藏圈,才會真正明白,每一件好的根雕的出現,有多麼難。
而且現在陳文哲才知道,原來根雕在全世界範圍內,只存在於我國且風靡全球。
也是現在他才知道最大的根雕有多大,那是一件32米巨型根雕《清明上河圖》。
該作品長達32米,寬2.2米,高2.8米,由十餘名工匠共同趕工,耗時近4年完工。
它也應該是世界最珍貴的根雕,因為他的材質是由一件巨型的烏木雕刻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