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銘文字數最多的青銅器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蘇城淪為敵佔區,恰逢潘家家主潘祖年壽終正寢。

因族內沒有長輩做主,潘家的年輕人又不想,讓這件國之重寶被鬼子所得。

最終,經一番協商過後,潘家的年輕人將包括大盂鼎在內的文物通通掩埋起來。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時有不法之徒覬覦這些埋藏在地下的寶貝。

所幸大盂鼎奇蹟般地留存下來,沒有失竊。

解放戰爭勝利後,潘家人目睹了祖國的興盛,也看到了大盂鼎最好的歸宿。

這次,潘家人再次聚在一起,為大盂鼎的未來做出了安排。

當時,族中最年長的是潘祖蔭的孫媳婦潘達於。

潘女士提議將大盂鼎捐獻給祖國,這一建議得到了潘氏長輩全票透過。

就這樣,這件大盂鼎在出土百年後,被陳列在大海博物館的展區中,供群眾參觀。

1959年,當歷史博物館(現國家博物館)開館時,大盂鼎被轉送到首都,成為第一批參與展覽的國寶。

後來,大盂鼎於國家博物館正式落戶,時至今日我們仍可在國博一睹其風采。

顯然,在昏聵無能的滿清王朝,朝廷是沒有力量維護這件國之重器的;

在軍閥割據的民國時代,這件國寶亦無法得到妥善保護。

唯有在國富民強的新華夏,這件大盂鼎才能綻放出最璀璨的光芒,為時人講述那段塵封在史海中的往事。

至於小盂鼎傳說,此器亡佚於太平天國之際。

另一說法則以為項城袁氏實藏此器,重埋入土,今不知所在。

雖然小盂鼎原器已失,但是小盂鼎從來就是最著名的青銅器之一。

因為它的銘文長達四百字左右,為西周早期字數最多的一篇金文。

其內容對探討當時歷史和典章制度,有很大意義。

小盂鼎也是西周周康王時青銅器,近年研究多指向周昭王時青銅器,與大盂鼎同時出土。

這些青銅鼎之所以出名,肯定都是有原因的。

比如毛公鼎——銘文最長的青銅器。

大盂鼎——晚清“四大國寶”和“海內三寶”之一。

而小盂鼎——西周早期銘文字數最多的青銅器。

這麼有名的一件寶貝,卻神秘消失了。

所以國寶大盂鼎,還有個“神秘”兄長小盂鼎,這一點很少有人知道。

在這裡要看清楚,是兄長,不是兄弟。

這件民國年間失去,下落成謎寶鼎,可不簡單。

現在不少人都知道,在我國曆史博物館中,有一尊大盂鼎。

可是有更多的人不知道,大盂鼎還有一個兄長,名叫小盂鼎。

是不是之前被名字誤導了?大小盂鼎,個頭肯定的按照大小排列。

還真不是這樣,按照道理,大盂鼎是哥哥,而小盂鼎是弟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的系統不正經】 【】

到這裡,怎麼給反過來了?

怎麼成了大盂鼎是弟弟,而小盂鼎是哥哥?

這對盂鼎的次序,為何會顛倒?

小盂鼎為何會失去?這些都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