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稀世名筆,千古絕跡

尤其是中間一頭牛,正對觀畫者,角度獨特。

由於畫家準確畫出了牛的透視關係,立體感強,因此也是形神畢具。

形神畢具、形象鮮明,只是能做到這些,就可以成為大師級作品,更何況還有其他種種?

所以,這絕對是一件大宗師級的作品,這也就怪不得它能夠成為國內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這樣的一幅名畫,自然是很出名的,所以歷代以來很多名人,都對它有著高度讚揚。

像是元代畫家趙孟頫:“五牛神氣磊落,稀世名筆也。”

明代文學家、書畫家李日華《六研齋筆記》中也有詳細記載。

“《五牛圖》雖著色取相,而骨骼轉折筋肉纏裹處,皆以粗筆辣手取之,如吳道子佛像衣紋,無一弱筆求工之意,然久對之,神氣溢位如生,所以為千古絕跡也。”

稀世名筆,千古絕跡,這就是對於書畫的最高讚揚。

而這一幅名畫的傳承,也十分有意思。

韓滉《五牛圖》的流傳沿革,根據畫卷上的詩文題跋等,可知曾流入南宋內府。

元代時經趙伯昂、趙孟頫、元太子等人之手。

明代之時,項元汴等收藏過。

入清,曾藏於江浙桐鄉汪氏求是齋。

金農曾兩度觀賞《五牛圖》,最後一次是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十二月。

此後,《五牛圖》流入清宮。

清朝末年,畫作被轉到中南海瀛臺儲存。

1900年,八國聯軍洗劫紫禁城,《五牛圖》被劫出國外,從此杳無音訊。

《五牛圖》幾經輾轉,最後被香江企業家吳蘅孫買下。

20世紀50年代初,吳氏企業瀕臨破產。

吳蘅孫自知無法再完好地儲存這幅名畫,便忍痛決定出售《五牛圖》。

訊息傳出後,當時國內領導收到一位愛國人士的來信。

信中說,唐代韓滉的《五牛圖》在香江露面,畫的主人要價10萬港幣。

他自己無力購買,希望政府出資儘快收回國寶。

國內立即下達指示,鑑定真偽,不惜一切代價購回,並指示派可靠人員專門護送,確保文物安全。

接到指示後,國內立即組織專家赴港。

最後鑑定《五牛圖》確係真跡,經過多次交涉,最終以6萬港元成交。

名畫雖然迴歸祖國,但經歷了顛沛流離,畫面上蒙滿了塵垢,傷痕累累,更有大小洞蝕數百處。

1977年1月28日,《五牛圖》卷被送到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廠,由表畫專家孫承枝先生主持修復。

經過淋洗髒汙,畫心洗、揭、刮、補、做局條、裁方、託心等步驟。

接著補全了畫心破洞處的顏色,再經鑲接、覆褙、砑光等,以宣和式撞邊裝表成卷。

八個月後,驗收的專家組,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一幅五牛圖到此修復結束,而且修復的十分完美。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