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史前時期原始龍的形態,那也是各有不同,但仍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最初的龍來自何方?查海遺址巨龍堆塑,不可能出現在龍庭之內。
但像是眼前這種小一號的龍,龍庭內有。
除此之外,同樣是查海遺址之中出土的陶片,這裡也有。
國內在1986年,遼省查海遺址出土的兩塊陶片上發現了龍紋。
陳文哲這座龍庭之內的陶片之上,也有著龍紋。
這說明,當時的陶器之上描繪龍紋,應該不是個例。
1994年,又在遺址中發掘出大型龍形堆塑。
這一次是用紅褐色礫岩擺成頭、頸、體、鱗、爪、尾造型分明,排列有序。
甚至考古人員還在龍腹部,發現了墓地及祭祀坑。
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龍影象,距今8000多年前。
之後,國內發現的就是西水坡蚌塑龍,距今6000年前左右。
這一蚌塑龍形圖桉,還是有爭議的。
因為相比查海遺址的龍形堆塑,這件蚌塑則更接近龍的形象。
與同時期相比,造型過於超前,以致於曾被懷疑是否為考古造假。
在之後,就是以紅山文化玉龍為代表的蜷體龍。
之後就是三星他拉碧玉龍,這種龍,不是專業人士,應該都沒聽說過。
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三星他拉在哪,是個什麼地方!
在史前諸多的龍文化遺存中,玉龍算是一大類。
以紅山文化的玉龍,最具代表性,也最為豐富。
內蒙三星他拉墨綠色玉龍,更是有“中華第一龍”之美譽。
嗯,自稱為“中華第一龍”的還有很多,聽聽就算了。
20世紀70年代初,在內蒙wntq三星他拉村遺址,發現一件大型玉龍。
這件玉龍墨綠色,龍體捲曲呈“c”字型,高26厘米,完整無缺。
吻部前伸,向上彎曲,嘴緊閉,鼻端截平,上端邊起銳利的稜角。
端面近橢圓形,有對稱的兩個圓洞,為鼻孔。
三星他拉遺址屬紅山文化晚期,這件玉龍距今年代應不晚於五千年。
它長吻修目,鬣鬃飛揚,俊美非常。
這類碧玉龍發現較少,可能是紅山文化最高階別的玉禮器。
紅山文化中還有一類玉龍,就是造型可愛,因為像豬,這類玉器便有了“玉豬龍”之稱,也就是說此類玉龍的原型為豬。
石家河文化玉龍,距今4600年。
1988年北湖天門肖家屋嵴出土,龍體蜷曲呈玦形,首尾幾乎相接。
這種玉龍,與紅山文化玉豬龍的造型接近。
ah凌家灘玉龍,距今5300年前。
這種玉龍吻部突出,頭頂凋刻兩角,陰線刻出嘴、鼻,嵴背處的十七條斜線為龍身鱗片,龍的特徵已十分明顯。
儘管發現於不同的史前遺存,這些玉龍的軀體,卻都不謀而合地呈蜷曲狀。
後來的西山陶寺彩繪蟠龍紋,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