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嘉靖藍釉瓷器較為盛行,一是造型品種豐富多彩,二是釉色品種喲新發展。

造型除傳統的宮廷祭器、陳設瓷外,日用器皿中也常見藍釉產品。

釉色除霽藍外,又新創一種“回青”釉。

嘉靖霽藍釉色藍中微泛紫色,有些釉面開細小紋片,個別的有棕色斑點,圈足處施一層醬色釉。

嘉靖回青釉多刻暗款,均為六字楷書款。

造型有罐、洗、碗、盤、杯、渣鬥、香鏟等。

有些尚淺刻龍鳳、雲龍及纏枝花紋。

這些器物主要藏於彎彎和神都的故宮博物院中,均是宮中舊藏。

這些明代藍釉瓷都算是國寶,每一件都十分珍貴。

所以,這樣的瓷器,自然也有人想要彷制。

彷制的重點,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底款。

底款是彷制的重點,因為難以彷制,所以才會有換老底、接老底等手法。

像是明代藍釉瓷的底款,也不容易彷制。

有青花款和暗刻款兩種,多書“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跟其他明代的瓷器一樣,凡四字款者,也均為後彷。

器型除碗、盤等常見造型外,還有罐、缸、尊、盆、僧帽壺、蓮瓣壺等造型。

此外,宣德時期還出現了灑藍釉這一新品種。

因為其藍釉之中,自然分佈著白色的斑點,如同雪花灑落,故又名雪花藍。

灑藍釉瓷也是以鈷為呈色劑的石灰鹼釉,只是與霽藍釉瓷的施釉工藝略有不同。

宣德灑藍釉瓷,傳世十分稀少。

這麼稀少的寶貝,傳奇故事自然也不會少。

比如有一件從“皇家玩物”到流落民間灑藍釉,在行內就廣為流傳。

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一位神秘的老太太揹著一個破布包,來到神都文物商店。

找到工作人員,從布包裡拿出一個瓷碗,說要賣掉換些錢。

據老太太介紹,這隻碗在她家中存放了很多年,裝過鹽,後來用作餵雞,肯定是老的。

但不知道這是那朝那代的,而且表面顏色也不均勻,不知道能換多少錢。

此碗比較奇特,一是大,口徑有25.3公分;

二是器型特殊,胎比一般的碗厚,有1公分左右,平底,應該叫缽;

三是,釉中的藍色濃澹不均勻。

該碗內施白釉,外施藍釉,內底非常的髒。

在那個年代,大家對宣德灑藍釉還沒有研究,只是在雍正時期的《南窯筆記》中,稱灑藍釉為“吹青”,並認為是清初新制。

所以,文物商店就當成乾隆的瓷器,用80元收購了老太太的這個碗。

這筆錢在當時也算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老太太拿著錢高高興興地走了。

這一點跟那件霽藍釉雲龍紋梅瓶的遭遇,倒是十分相似。

只不過這一件賣的價格更高一點,達到了八十塊,相對十八,增加了四五倍。

這也不知道是寶物的主人,幸運還是不幸運。

收到了這隻碗,當時的工作人員,將碗放進水裡清洗起來。

當碗內底的汙垢被清洗掉時,竟然顯露出六個字“大明宣德年制”。

從器型、材質到工藝,專家們一致認定,這是一件燒製於明朝宣德年間景鎮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