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十八驢三十擔

在江口鎮「老虎灘」一帶,張獻忠的運寶船隊,遭到川西官僚楊展的突襲,千船(歷史誇張)金銀珠寶,大都隨船沉落江中。

而到了當代,由考古的進展和推斷,張獻忠沉銀事件被證實是真實存在的。

而且這些金銀珠寶,就藏在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並且在沉銀考古中陸續有所發現。

可是,現在發現的藏寶並不多,這就是問題所在。

明末之時,國內的經濟佔據世界經濟的比例高到什麼程度?

其實,一些傳說可以不信,但是,我們可以推算一下,算一算,當時明朝一個省的財富,到底有多少?

麥迪森曾經對我國古代整體經濟,進行了定量分析。

他估算公元1世紀時期的漢朝和古羅馬帝國,在經濟總量上處於同一發展水平。

從此之後,我國經濟總量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直到公元1820年,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經濟總量佔世界份額的32.4%。

但麥迪森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

他將人均經濟水平,乘以人口總數,得出的GDP資料,顯然是無法做到相對的準確。

他在產業結構、政府規模和資本積累等方面研究的忽略,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不完整的中國古代GDP。

就算是這不完整的資料,也已經證實,當時明朝的經濟體量,佔世界的32.4%!

而在明末,這大筆財富,不是藏在官方,也就是政府和皇室,而是藏在民間的。

大官僚、大資本、大地主,所有錢財,都在他們手中。

其中封地在地方的王族,佔據很大一部分比例。

而這些財富,幾乎都落入了叛軍手中。

其中張獻忠、李自成,肯定獲得了大頭,特別是李自成。

但是,就算是張獻忠,他也是席捲了好幾個省份。

這些財富計算是拿到現在百分之一,也可以說是富可敵國吧?

不說其他,山、陝、川、南河這些地方,在明代的時候,哪裡不是精華膏腴之地?

可惜,這一切都在滿清入主中原後,為滿清做了嫁衣。

而就算是這樣,幾次被剿滅,幾次反覆的李自成,也應該藏起來了大批財富。

畢竟他們剛開始是流寇,只要出山,就是席捲天下,不停的亂跑。

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只有搶,所有搶到的一切,都只能藏起來,因為根本沒法交易使用。

那個時期,搶到到了金銀財寶能幹什麼?

不能買糧食,也沒法買兵器,因為根本沒地買,就只能藏起來。

這就有了李自成寶藏,因為李自成沒當幾天大順政權的皇帝,就因敗退出京城,所以他應該是帶走了大量的金銀珠寶。

顯然相比張獻忠,李自成帶走的金銀珠寶數量更多,因為這幾乎是崇禎大明朝的所有家當。

而這,肯定是李自成寶藏的一部分,因為還有前面幾次出山、失敗,接著隱入山中的經歷。

可以說,每一次出山,他都搶到了大筆財寶。

就算是後來李自成軍節節敗退,他被逼到湖北九宮山,這個時候還有「十八驢三十擔」的說法。

就是從那時開始的,李自成寶藏一直沒有斷代,一直流傳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