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噹!!!
隨著數聲鑼響,道樂升騰。
“鶴駕來臨天尊!!”
“鶴駕來臨天尊!!!”
隨著綿綿不絕的唱喝聲中,先是兩名道人抬著一面銅鑼不時敲響。
其後兩人挑龍頭香爐,其後兩人持幡,一面書“啟達師尊”,一面書“朝元引導”。
其後持日月、刀兵等儀仗與諸天尊寶幡。
其後嶗山十二觀方丈都主執事等,各執鼓鑔鐘磬等法物。
其後是田勇、張哲、白志遠、李青、孫泰、陸青等人。
其後是李立、朱光、靈青、孫雨靈、田瑩等分觀觀主,手持笏板。
其後是靈關道人、韓輔、趙振三人,作為主持此次科儀的高功。
手持白玉芴板,頭頂懸功德寶蓋。
其後是笙竽、二胡、琵琶、嗩吶等道樂,其後隨著嶗山教上下一眾弟子。
眾人頭戴紫金冠,身著法袍,腳踏祥雲,仗列紛紛自山下緩緩而來,不一時來到上清宮三清殿前廣場處。
只見這三清殿高大寬闊,左右闊一十三間,十丈高廟宇有三層歇頂表道化三清,居中懸一匾額,上書:三清殿。
鑼鼓暫歇,儀仗寶幡左右分列。
眾人魚貫而入三清殿,此時殿內正對門陳列三座神龕,神龕內玉清元始天尊居中,上清靈寶天尊居左,太清道德天尊居右。
臺高九尺,像高六丈,身下有千葉蓮花法座,雕以寶玉瓊瑤、妝以琅玕七珍,珠玉金碧,極盡尊榮。
天尊、道君、老君左右,皆有真人、玉童、玉女、天丁力士、金剛神王、四靈八威、護法善神等備衛左右。
殿中左右各有寶玉蓮臺數方,只見其色呈白素,數丈方圓,其上分佈著數方蒲團。
其數量、規格依所來道脈而定,張弘道、武天通等人正盤坐其上觀禮。
殿內居首有三座蒲團,靈關道人為主高功,領韓輔、趙振主持科儀。
靈關道人自不必說,從記事起就生活在道觀之中,從小熟諳經典、科儀。
又是此次立教大典的正主。
韓輔、趙振兩人也是自幼學道,這些科儀也都純熟的很。
更何況兩人日後要輔佐靈關道人總理嶗山教一應事務,為三宮之主,自然責無旁貸。
其下五座,李立、朱光、靈青、孫雨靈、田瑩五人,作為五大別府之主依次排列。
其下十二座,為嶗山十二道觀方丈。
這十二道觀就是靈關道人整合嶗山附近宮觀寺廟、各家各脈修者、向道之天賦者所立。
每一觀方丈也都是機緣深厚、修行有成之輩。
其下不計,有田勇、張哲、白志遠、楊麗怡、李青、孫泰、陸青等人與各宮觀都、主、執事。
其下,有各宮觀弟子則佇列殿外。
各自分班之後,靈關道人踏罡步,來到案前拈香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