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在一旁接著說道:“昨天晚上鍾兄弟還跟我提起,自從見到大家和睦相處的一起生活,能安居樂業,感覺這件事情就不好再開口跟大家說了。鍾兄弟也不想打破大家安靜的生活,再次回到刀口舔血的日子中去。”
過了半晌,大家還是都沒人說話,主座上的孫二牛對著一個老人說道;“老吳頭,鎮裡你最有學問,你說說看。”
叫老吳頭的老人點點頭,手捋了捋頜下花白的鬍子,緩緩的說道:“鍾離說的不錯,這事的確不關咱們東樓鎮的事。不過鍾離能把詳情告訴我們,也正是把我們當成一家人來看待,一家人商量事情,只談事情不涉及其他。從這方面來說,鍾離也沒必要感到難以啟齒。至於說借人組建一支隊伍去徐州充充門面,好說服徐州那幾位撤下來儲存實力,這是個好辦法。聽鍾離這麼說,讓我感到濠州的五帥有些不地道,或許他們還懷著什麼更齷齪的心思也不一定。況且徐州距離濠州這麼近,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不懂的嗎?”
老吳頭的話讓大家頻頻點頭,感覺老吳頭說的很有道理。
老吳頭接著說道:“不過話說回來,既然有可行的辦法,如果袖手旁觀那麼死傷的還是咱們普通百姓,這些人又何辜。”
老吳頭轉頭向鍾離說道:“只是有個問題,如果你們去了徐州,那三位將軍就是不撤下來怎麼辦,你們還要跟著他們作戰嗎?”
鍾離回答道:“那倒不會,如果我們陳述完畢,道理也講透徹了,他們還是不願意撤下來,我們就帶兵回來。”
老吳頭問道:“他們不會把你們扣下來,逼著你們跟他們作戰吧。”
鍾離搖了搖頭,說道:“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這時候內訌絕對是取死之道,稍微有帶軍經驗的將軍都不會這麼做,即便有分歧也得暫時擱置一致對外,等空閒下來再談分歧。”
老吳頭繼續問道:“那麼你們回來以後,所謂借的這些人如何處置?”
鍾離回答道:“咱們百姓有句話說的好,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嘛。等回來以後,這些人可以隨意,想回家的可以回家,想從軍的可以從軍,一切自願。”
大家聽鍾離這麼說,紛紛點頭表示甚好。
孫二牛對另外一位老人說道:“老石頭,你什麼想法呢,也說說。”
叫老石頭的老人說道:“只有一點,就是大家自願最好,彆強派。”
鍾離答道:“這是自然,同時還要把已經成家立業的留下,身有殘疾的,有傷的,年紀大的都要留下,不做選擇。”
老石頭點點頭說道;“那我就沒什麼要說的了。”
孫二牛又轉頭問另外一個老人,說道:“老韓頭,你呢?”
老韓頭說道:“說的都很周到了,我沒什麼了。”
孫二牛又對李三他們說道;“你們三位呢,有什麼說道沒有?如果有就別藏著掖著,都說出來。”
三人互相看了看,李三領頭說道:“我看只要自願就好,剩下的都沒什麼。”
鍾離搖搖頭說道:“這個不行,我不能把兄弟們都帶出去了,讓家人在這裡整日擔驚受怕的過日子,這樣的日子也過不好。如果大家日子都過不好,我寧可不帶走一人。”
孫二牛又問牛二和潘四:“你們兩個有什麼意見?”二人搖搖頭表示沒什麼可說的了。
孫二牛咳嗽了一聲,說道:“那我說說我的一些看法,大家聽聽看。我相信鍾離不會騙我們,也就是說跟著去的人也就是像老吳頭說的跟著去充充門面。按照我說只要自願,誰想去就去,當然歲數大的,身上有病有殘疾的可以留下。讓鎮裡的年輕人出去見見世面也好,這不是壞事,整天在地裡刨食過日子,也不會有多大出息。
前些天聽老吳頭教孩子們讀書,說什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話,我感覺這話說的很對。咱們鎮的人以後也不能整天圍著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轉悠了,咱們鎮也應該出一些將才王侯。說的世俗一些,出去的人要是有所成就,一來可以給咱們鎮添光增彩,二來也可以護佑一些咱們鎮子,三來這些有出息的人也能光宗耀祖。一句話,噯,我支援鎮裡年輕力壯的後生們出去,不是借,是主動走出去;這些後生們雖然沒什麼學問,但都有把子力氣,在軍中搏殺一番說不定也能博取到一些功名。當然,從軍打仗就有死傷,我建議,凡是從鎮子走出去的人如果戰死,有家眷的鎮子來供養一直到去世,有子女的鎮子一直養到成人;再者,我們建一個鎮子共姓的祠堂,把這些戰死的人放到祠堂裡,享受咱們鎮子世代香火供奉。大家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