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
兩人吃過早飯後,李青木就匆匆離開了研究所,向研究院廣場走去。
藍星紀元,9月3日。
今天是造物文明研究院進行第三批學生入院測試的日子,此時的造物文明研究院廣場上,早已經站滿了學生和家長,學生三五成群聚堆聊天,格外的熱鬧。
每逢開學季,造物組織開設在九個城市的研究院就會開始面向全藍星招生,招收有覺醒潛質和修行潛質的學生,而面向全藍星其實就是面向九大城市內部招生。
九大城市外和荒野之上的人,都會被拒收進入研究院,這也是不成文的規矩。
在荒野上,吃喝不愁,但對於疾病這一大難題,卻也是束手無策。
九座城市外都設有與荒野上人類貿易的貿易所,荒野人主要集聚在那裡,荒野上的人會選擇用一些動物肉還有皮革之類的城市稀缺物資,來換取一些治療感冒發燒發炎等所需要的藥品。
城市裡的治療所的藥品還是比較充裕的,對於一些感冒發燒凍傷的病況,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城市裡的人習慣稱呼荒野上的人為野人,因為他們依然習慣於野蠻的原始生活。
偏見是普遍存在的,但其實城市的建立也不過半個世紀不到。
李青木先是去了報名處,登記了自己的姓名後,便去排隊了。
人群中,他把衛衣帽子扣在頭上,雙手插在兜子裡,一言不發。
此時的他,精神渙散,瞳孔呆滯。
腦子裡正在回憶今天早上他在修行室裡的修煉,他自己兩種的不同能力。
此刻的他,對於覺醒和修行有了更多的感悟。
昨晚,許山對他說,一個人修行者是不可能成為覺醒者的,同樣,覺醒者也無法成為修行者。
造物組織宣稱的點亮十八顆星辰會有二次覺醒的機會也只不過是一個吸引更多人來修行的幌子罷了。
覺醒者,是將自己所有的潛質和天賦激發,從而獲得一種神秘的能力,而每個人的能力都是不同的。
相反,修行者則需要依靠修行法來不斷地挖掘自身的天賦和潛力,提升個體的實力,達與之對應的境界。
李青木依然記得許山那堅定的回答,“修行者即使透過修行法點亮體內的十八星辰,也沒有可能覺醒。”
現在,他有些感悟。
覺醒者和修行者同樣會點亮星辰,區別是一個是覺醒後自動點亮,一個是藉助修行法手動點亮,但兩者又不相通,兩種方法到達的高度也不同。
放眼整個藍星,覺醒者的數量少之又少,許山說一千萬人裡可能只有一個人會覺醒,這樣的機率比買星票中獎的機率還要低。
從李青木自己的身上,也證明了一個觀點。
那就是覺醒者不可能成為修行者,自己體內的三百六十星辰,直到今日也沒有一顆被點亮,這也讓他對許山的觀點深信不疑,覺醒者是無法成為修行者的。
李青木越想越鬱悶,這樣豈不是說自己覺醒成為了幻師,就少了一種體靈海的覺醒?
若是讓許山知道李青木此時的想法,怕是會被氣暈過去。
自己的侄子也太敢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