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雷帝對夭螈造成的創口相比於其龐大的體軀,可謂不值一提,瞬息間,夭螈龐大的生命力就以相當速度癒合了傷口。
僅僅一眨眼的時間,伊凡雷帝再度提步前衝,其敏銳程度完全不像是一尊高有85米,重逾3000多噸的龐然大物。
這尊全甲武士以衝刺姿態越過短短的千米距離,相比於伊凡雷帝搭載了熱射鐳射、地空導彈、超高電流鐵拳等武備,夭螈的手段似乎只有白光爆發這樣純粹的能量輸出。
在主戰機甲格鬥中,這段千米距離足夠防禦方施展出多重手段,但是夭螈沒有,它像是愣在原地,或是高傲地等待伊凡雷帝的衝撞!
伊凡雷帝的駕駛員毋庸置疑是全帝國最矯健的戰士,二人做出完全一致的擒抱動作。
機甲下身的扭矩猛然增大,下肢增壓燃氣渦輪兇猛噴發,肘部關節的助推包同樣噴出濃郁氣流,在短途距離上,伊凡雷帝騰空而起,以優勢體重,直接懷抱住了身軀修長的夭螈。
“嗤嗤嗤嗤!”夭螈體表殘餘溫度依然極高,經歷了堪比核爆溫度的肌皮不單是蒸發開了周遭數百米的水汽和豪雨,連地表的泥土都在慢慢融化為玻璃晶與玄武岩。
上千攝氏度的高溫頃刻間將伊凡雷帝的甲冑塗裝融化,露出了內裡鋼鐵合金的原色,少數脆弱的節件更是被燒融鐵水般的物質腐蝕出密密匝匝的線頭乃至抗爆燃料。
但這種級別的熱力對伊凡雷帝來說尚算是熱身的程度。要知道,伊凡雷帝雖是較老式的一代機甲,採用輕型模組化的壓水核反應堆作為動力源。
反應堆控制在了長9米寬5米的大小,作為輕量化的代價,堆芯溫度要較正常的核電廠堆芯高的多,即便在經過約束環層層減壓後,伊凡雷帝的堆芯執行溫度也在兩千攝氏度以上,很大程度依賴原型託卡馬克裝置的超導降溫。
因此,伊凡雷帝的製造材料是帝國機密中的機密,耐溫性甚至可能要比聯盟以聚能燃料為動力源的二代機甲更強!
而後者的脊部噴口的火焰溫度有時能衝上三千攝氏度大關!伊凡雷帝的纏抱愈發兇悍,夭螈甫一交手就被完全壓制住,身軀長達百米不假,然而體重劣勢令它很難有效掙脫出伊凡雷帝的糾纏,它在用尾巴猛擊著伊凡雷帝的背部。
然而後者堅實的背甲輕鬆抵抗住一次次光蠻力就能將數十噸的坦克抽飛的刺尾。
“檢測核心溫度急劇攀升!”駕駛艙內,鐵馭收到了警告,溫度透視顯示夭螈的體內在醞釀下一次白光爆炸。
整個國家對於鐵馭來說沒有軍事機密,二人熟知這重二類神話生物瀕死下的威力,這還只是首次交鋒,逼迫它們翻出底牌越快,獲勝付出的代價就能越少!
兩名鐵馭心意相通,當機立斷之下立刻改擒抱為捏攥,一隻鐵拳控住夭螈,另一隻張開成大的出奇的鐵掌。
反應堆赫然出力增大,鐵掌環繞著的電弧彪悍到開始擊穿空氣,整個區域都閃爍著奇異的藍白弧光,現在這裡數百米內都變成高壓場!
泥土中潛藏著的蚯蚓乃至微生物在成片成片電死!40萬伏特的超高壓瞬間灌入夭螈體內,後者發出異常悽慘的嚎叫,瘋狂扭動起來。
無比抗高溫的面板在鐵掌接觸面也是被電得皮開肉綻,夭螈拼死的掙扎的力量是龐大的。
伊凡雷帝在脫手前,將夭螈猶如一段破麻繩般舉起,旋即開始自轉,在轉動掀起狂風時,越發強的離心力將夭螈徑直甩出了數千米之遙。
夭螈與伊凡雷帝比起確實顯得玲瓏嬌小,但它依然是一個淨體重就有數百噸的異獸,落地之刻宛如一把鐮刀割過麥地,沿路的高聳針葉林統統被掃倒,脆弱地和麥稈沒有任何區別。
伊凡雷帝有帝王之戰力,卻無帝王之約束,鐵馭們不可能給夭螈喘息之機,調整釋放了應力和扭矩後,伊凡雷帝以似慢實快的速度壓低身姿,轟然啟動。
一名鐵馭保持衝刺奔跑姿態,掌握機體執行,另外一名鐵馭作為指令長,開啟胸部的導彈武備。
伊凡雷帝噸位3000,較邦聯與聯盟的任意型號機甲都重了起碼800噸。
這些重量不單單是為帝國較遜一籌的電氣化技術買單,而且承擔了高額武備。
聯盟的山文甲以高速機動作為防空規避手段,以熱能輻射作為防鎖定手段,自身的進攻性防空措施只有位於肩部的聚能光束髮生器,而且發射次數相當少,需要依靠大機群陪伴來撐起嚴密的防空網。
伊凡雷帝則是一座徹底的行動堡壘!左胸裝甲下攜有12枚c系列地空導彈,右胸則帶有16枚月亮系列地地導彈,可作為戰術核彈頭使用!
“目力確認,鎖定,兩枚射出!”垂直穩定儀和特製的陀螺穩定儀賦予了伊凡雷帝導彈架在強烈抖動時精準射擊的能力,導彈的偏二甲並燃料將單獨隔間灼燒出刺目黑痕,尾焰瞬間將伊凡雷帝的核心艙溫度提升了數百度,但這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