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接連吃敗仗,李璟害怕了,派泗州牙將王知朗等人到徐州,帶著金銀、錦帛、酒、牛向後周請和,聲稱願意獻出貢賦,以兄長之禮侍奉。
後周南伐的腳步,豈會就此叫停?
柴榮在淮河作戰指揮,命王逵攻打南唐鄂州。南唐朝廷下令,將百姓都遷移入城,籌劃固守鄂州之計。
“敵軍到達,就和軍民一起戰死在這裡!”
節度使何敬洙傲骨錚錚,沒有聽從,讓鄂州百姓清理地方,作為戰場。此一壯舉受到李璟的讚賞。反觀嶽州團練使潘叔嗣,在王逵領兵經過嶽州,卻準備豐厚的宴飲食物來慰勞,恭敬招待。
同為南唐節度使,是忠,是奸,豈非一目瞭然?
鎮國公父子聞訊後氣憤填膺,卻也無可奈何。南唐官員膽怯畏戰,已成了一股不正之風,並非誅殺一兩名官員就能制止。
江銘玥心知,兩國之戰長達三年,自去歲十一月至今,這不過只是開始而已。
二月十六日。
柴榮命十二大將之一的韓令坤,分兵襲擊揚州、泰州,告誡不得殘害百姓;那裡的李氏陵墓寢廟,派人與李氏族人共同守衛看護。
翰林學士鍾謨、文理院學士李德明前來求和,奉表稱臣,進獻犒勞周軍的牛五百頭、酒二千石、金銀羅綺數千,請求割讓壽、濠、泗、楚、光、海六州,每年朝貢金帛百萬,只求罷兵。
十九日,到達壽州城下。
鍾謨、李德明一向能說善辯,柴榮不願聽他們二人遊說,命全副武裝計程車兵嚴整列隊而接見,先聲奪人。
“南唐自稱是唐皇室的後裔,禮儀之邦,與朕只有一水之隔,數次漂洋過海去勾結契丹,捨棄華夏而臣事蠻夷,禮義在哪裡呢?”
“李璟命你二人前來遊說,意圖讓朕休戰吧?爾等以為天下君主皆如戰國時代六國那般的愚蠢嗎?朕豈是你們用口舌所能改變主意的人?回去告訴你們的君主:馬上來見朕,下跪認罪。”
“不然的話,朕打算親自到金陵城觀看,借用金陵國庫來慰勞軍隊,你們君臣可不要後悔啊!”
鍾謨、李德明全身發抖不敢說話。
而此時,吳越王錢弘,派遣軍隊屯駐邊境常、宣二州,只等周天子下命,便可對南唐發動攻擊。
二十二日,韓令坤突然到達揚州。
自李璟繼位後,馮延魯專權,現如今擔任東都副留守兼工部侍郎,竟率先棄城逃走。他躲進一座寺廟裡,剃光頭髮,披上僧服,卻被周兵擒獲。光州刺史、舒州刺史、泰州刺史也紛紛棄城投降。
這日早朝,馮延巳再次被政敵彈劾,文臣武將們吵得不可開交。馮延魯,乃吏部尚書馮令額之子,是馮延巳的異母弟弟。
正所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
馮延魯本該報效朝廷,卻臨陣脫逃,罪該問斬才對。他被後周所俘,恰恰給了韓熙載等人彈劾馮延巳的一個理由。工部尚書查文徽、陳覺、宋齊丘等人,卻在朝堂上幫著馮延巳說了不少好話。
李璟素來袒護昔日的東宮舊僚,今日又出來和稀泥。
下了朝,訊息不脛而走。整個金陵對此事議論紛紛,除了驚恐兩國戰事之外,大多數稱讚天子仁厚。
當然也有極少數人,認為天子太過心慈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