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這麼說。”
得到這個答案後,林子清的眼神明顯亮了一下。
兩人正說的時候,劉嬸喜氣洋洋的來說了關於繡活兒的事兒。
最近不是農忙,一聽接繡活兒可以掙錢的時候,大家都特別願意,連價格都沒問,所以就等唐曉曉一句話,隨時都可以開始。
唐曉曉也沒耽擱,第二天去鎮上了。
本來是打算讓三個孩子在家,她去去就回,但小的粘人,大的不放心,都要跟著,她拗不過,便只能都帶上了。
“現在坐牛車都要先給錢啊,一個人六文錢,小孩大人都一個價。”趕牛車的人打量著他們。
她不禁覺得有些奇怪,“前幾日坐的不還是兩文錢嗎,能抱在懷裡的孩子不算啊。”
“這也不是我想漲的,平橋村開始收過路費了,我要是不多收點就賠錢了呀。”他解釋著。
但有些人不信,乾脆就不坐牛車了。
唐曉曉帶著三個孩子,若是走路的話孩子們肯定都會累壞了,所以還是坐了。
中途路過那座橋的時候,果然見有人在那兒等著,讓眾人都排隊交過路費,按人頭收,牛車馬車要再另交兩文。
雖然不樂意,但是村民們也沒有辦法。
幾天沒來鎮上了,所以她先帶著孩子們四處逛了逛,買了一些吃食,然後才去周氏布店。
“曉曉,你來啦!”周老闆從後面出來,帶他們到了後面的房間,“可是有好訊息了?”
她笑著點點頭,把劉嬸繡出來的袖邊拿了出來,“周老闆看一下,可還滿意?”
看到袖邊的時候,周老闆就已經面露喜色了,“滿意滿意,這繡活是真不錯啊。”
“我們村還有好幾個手藝不錯的,如果周老闆願意定期收購的話最好。”
周老闆立馬就明白了她的意思,“你果然是個做生意的好苗子,哈哈哈,如果能定期提供當然最好,這樣,料子我們這邊來提供,按照一百文一對袖邊的價格收購,但每月至少要送來三十對,多了則不限,如何?”
“好,那我們就按照這個先簽訂三個月的協議吧。”唐曉曉一口應下,賺錢的事嘛,哪有不樂意做的。
簽訂協議後,她就拿到了三十對袖邊的料子。
若是在現代,人工費定然是最貴的,但在這兒,這一對袖邊的料子都要比人工費貴了,所以需得找信任的人。
離開布店,幾人又去買了些日常用品,回去時依舊是乘牛車。
這次乘牛車的人多了些,大抵也是覺得走路太累了,不過一個個還是怨聲載道,如今過個路都要收費了,以後的日子可怎麼過啊。
他們青山村後面就是大山,幾乎沒有路可走,要想往外,只能透過平橋村的這座橋,其他村的人就算不從這兒過,也有其他路可選擇,所以這過路費主要就是難住了青山村的村民。
唐曉曉雖然也覺得平橋村的人做的不妥,但她也沒什麼發言權,這件事要想解決,還得是村長去跟人家交涉了。
回去後,她們先去了劉嬸那裡,唐曉曉也告知了她這個好訊息,提前拿袖邊也是需要承擔風險的,所以唐曉曉給繡娘們的人工費是五十文一對袖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