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五爪巨蟒起身,我已經蓄力捏緊了拳頭.......老話都說,打蛇打七寸,其實所謂的七寸,就在心臟。
我憤然一拳,直奔五爪巨蟒的心臟.......為求自保,這一拳,我顯然有誅邪除惡的打算。可就在拳進七寸的一瞬。
我目光掃到了石像雕塑上.......“於少保”三個大字。
拳勢為此一頓,他,他就是於少保?我愣了.......難道這裡,就是於少保的名臣紀念館?
這一刻,我遲疑了!
因為我熟背歷史名人傳,當中較為佩服的一個,便是於少保......如果真是他,那這一拳,我斷然是下不去手。
甚至因為心慈手軟,我腥紅的視野,開始恢復了色彩.......屍化的體質退散,我瞬間也徹底恢復了清醒。
腦海中清楚的想起了書中記載......這於少保,就是于謙!
而於謙,從小志氣就很高.......因為敬佩文天祥,而一直向文天祥學習,于謙為官時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去世,明英宗朱祁鎮年僅9歲登基,“三楊”主政,也十分重視於謙。
“三楊”分別是楊士奇、楊榮、楊溥,“三楊”重用有才能的人,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可是,“三楊”去世後,明宗寵信宦官王振.......王振掌握大權,就開始作威作福,明朝開始衰落,還與于謙結下了樑子。
正統十四年七月.......瓦剌首領綽羅斯·也先舉兵進犯明朝,宦官王振就慫恿明英宗親自出徵,說這樣士氣大振,能輕易取得勝仗......于謙和兵部尚書鄺埜極力勸說明英宗這樣是行不通的.....但明英宗還是聽信了王振,結果被俘。
明朝不可一日無君,宦官王振失去了明英宗,也不敢在有大動作......重任就落到了孫太后身上,于謙等人勸諫孫太后,擁立朱祁鈺成為明代宗。右都御史陳鎰請奏明代宗處理王振全族.......明代宗雖為明君,但十分心軟,無法做出決定,王振也保了一條命。
朱祁鈺畢竟不能放著朱祁鎮不管,而瓦剌時不時挑釁明朝,朱祁鈺並任用於謙等人組織了燕京保衛戰.......
歷史記載,于謙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燕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讓敵人無可乘之機,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于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當時朝務繁雜,于謙獨運徵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朱祁鎮還是回到了燕京後,被朱祁鈺軟禁了起來,一鎖就是7年....後來,爆發奪門之變,朱祁鎮復位......他沒有善待朱祁鈺,心中對於謙也是頗有怨念,奸臣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貞的誣陷於謙謀反,于謙被處死。
于謙被冤殺後...孫太后聽聞,十分後悔沒有阻止明英宗的行為,整日茶飯無心,坐立難安。
明英宗朱祁鎮也已經明辨是非,心中已經知道是錯殺了一個忠臣...但朱祁鎮並不願承認自己錯殺忠臣,還是明孝宗登基後,才平反了于謙的冤屈。
于謙,那可是一個,給大明王朝續命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