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帝辛卻並沒有動怒,而是咬牙問道:「那你作為姜家後人,可知當年的真相?」
「知道一二,」姜老爺子坦然說起:「姜家先祖,並沒有將當年的事情,完整的流傳下來,不過.....」
姜老爺子回話間,細微的注意著帝辛的表情。
「說啊,」人皇帝辛催促道:「怎麼不說了?」
姜老爺子這才說起:「我也是一次偶然間查到,在西晉的時候,有一個叫做「不準」的人在挖掘戰國魏安厘王的墓葬時,發現了大量的竹筒,這就是著名的《竹書紀年》,根據《竹書紀年》記載,周滅商的「牧野之戰」並非我們認知的那樣正義,而是使用了「下三濫」的不光彩手段。《史記》中的牧野之戰:據《史記》等正史書籍記載,商紂昏庸無道、殘暴不仁,天下民不聊生,周文王仁義有德,愛護百姓,天下歸心,因此周國日益強大。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和姜子牙率領三百戰車和三千虎賁,以及步卒數萬,與其餘諸侯在孟津會師,共同征討商紂王......」
「正好此時朝歌的軍隊都在外征戰,只餘少許宮殿衛士,紂王聽聞諸侯聯軍在牧野駐守,並沒有慌亂。商紂王身經百戰,並且自身也有九牛二虎之力,是項羽般的萬人敵,因此,他將朝歌的奴隸、戰俘、囚犯都武裝起來,聯合都城衛士,總計
70萬兵力,親自領兵向牧野出發,主動出擊。但是商紂王暴虐殘忍,那些囚犯、奴隸早就不堪壓迫,怎麼會全心全力的幫助紂王作戰?」
「商、周兩軍交接,周武王率三百乘戰車和三千精銳一馬當先,瞬間將商紂王的奴隸軍團沖垮。冷兵器戰爭就是如此,人數眾多,全靠陣型衝殺,陣型一亂,軍心便潰散,前面的往後逃,後面的往前衝,於是混亂不堪,毫無戰鬥力......並且那些囚犯、奴隸趁此機會臨陣反戈,欲殺死紂王,換取自由,於是70萬奴隸軍團如潮水般的向紂王湧去。」
「紂王見勢不妙,在衛士的保護下倉皇逃離戰場。有說法是,商軍殘餘的抵抗仍然持續了一天,但已無力挽回局面。但也有說法是周武王一個衝擊,商軍便潰散敗逃,紂王雖然逃回朝歌,但是聯軍緊追不捨,見大勢已去,紂王於鹿臺***......」.
聲落至此,那些落水淇河的人,陸陸續續的爬上了岸。
而這群「落湯雞」當中,姜家佔了大半。
牙尖嘴利的姜琴,最是氣憤,嘴裡罵罵咧咧道:「卑鄙無恥,居然暗中使壞,你也配稱人皇......」
就那麼發洩的一聲抱怨,引得人皇帝辛側目。
彷彿壓抑的怒火,順著姜琴的一聲咒罵,徹底憤然開來。
人皇帝辛抬手成爪,微微一震,頓時引得姜琴「額,」聲轎踹,一股暗流湧動,將其吸到了人皇帝辛的手中。
只一個呼吸之間,姜琴便到了人皇帝辛的手中,帝辛鉗其脖,沉眉問道:「你也是姜家的人?」
「是,」姜琴嘴硬:「有本事,你放開我,欺我們堂上仙家不在,才便宜了你...如果你真有本事,姑且拉開架勢,等我姜家堂仙坐鎮的時候,我們才一招一式,好好較量!」
這話好死不死,也許在旁人聽來無異!
也許,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自覺不敵對手的時候,就會選擇退避鋒芒,用這樣的激將法!
可是,言多必失,這話一出.......讓姜老爺子的臉上,瞬間驚變,嘴裡呢喃著:「完了,這話說出去,簡直無異於找死!」
果不其然,這話引得人皇帝辛,再也沒了風度,沉眉兇狠的怒道:「姜家的人,就不該說這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