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零五章文禍

當李善長看到那用紅筆圈起來的幾句詩句之後,瞳孔微微一縮,就連摸著鬍鬚的手都停了下來。

胡惟庸見狀,整個人樂了?

他得意的說道:「恩公你說楊憲這個傢伙啊,當真是不知死活啊,他這樣豈不是在說當今聖上乃是帝王中出身最差的一個?是一個草腿子嗎?」

李善長這個時候,思維飄到了別的地方,根本沒有理會的話。

這個時候的他,想到自己的老對手,也是老朋友的劉伯溫。

本來他以為楊憲得到了劉伯溫的真傳,想要對付十分的棘手,所以才一直忍而不發。

哪知今日才知道,楊憲原來是一個紙老虎。

另一邊,胡惟庸則是把拉詩集又翻了幾頁,指著另一詩說道:「恩公你再看這一詩,表面上是讚頌當今聖上橫掃蒙虜,還我漢人天下的詩句,但是裡面卻接連用了「征夫」、「伏屍」、「同族」等詞彙,更是對朝廷的大不敬啊。」

等胡惟庸把青竹詩集裡的「禁忌之詩」向著李善長詳細解釋了一遍之後……

沉默良久的李善長終於是開口回道:「為了扳到一個楊憲,掀起一場文禍,真得值得嗎?」

胡惟庸聞言,連猶豫都沒有猶豫,眼中露出刻骨銘心的恨意。

他永遠都忘不了他當年所受的屈辱。

所謂「文禍」,也就是俗稱的「文字獄」。

這種因為咬文嚼字方式,將大量讀書人禍害的文禍,自三國時代就已經開始出現,到了隋朝到達了巔峰。

三國最出名的一首詩,便是曹植所寫的一首七步絕詩。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煎熬逼迫得那麼狠呢?

意思是「本來都是一母同胞所生,為何要互相殘殺呢?」,表現了曹植心中的悲憤,以及他對曹丕殘害手足的控訴與無奈。

黃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歲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榮升魏王;同年十月,漢獻帝被迫禪讓帝位,曹丕上位,稱帝為魏文帝。

由於爭封太子這段經歷,讓曹丕無法釋懷,在他稱帝后,他在心中仍對曹植耿耿於懷。

恰恰曹植又寫了一篇洛神賦,結果被有心人送給了曹丕。

再經過了一番的解讀之下,曹丕火了,他認為自己的弟弟,這是在窺視自己的老婆。

曹植知道有人在存心陷害自己,而自己的哥哥正好順水推舟,借坡下驢。

可是自己無法開脫,只好在極度悲憤中,七步之內應聲成詩,最後才救回自己的一條性命。

隋煬帝時代的文禍更慘,因為他牽扯的不是一個人,是很多人。

按道理來說,隋煬帝開創京杭大運河,開辦了科舉,即使是後面亡了國,在歷史上的名聲,也不至於這麼差,還得了個和紂王湯差不多的名頭。

最主要是到了隋煬帝后期,隋煬帝幹了一個蠢事,開啟了一場文禍。

這場文禍,讓天下士林人人自危,許多儒生害怕禍及自身,都不敢入朝為官了,甚至還出現了「多詐死、佯殘廢的事情。

……

所以,若是利用楊憲手中這本詩集為由頭,對付楊憲,倒也算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以朱元璋的性格,若是看到這些諷刺自己出身的詩詞文章,必然會勃然大怒,到了那個時候,楊憲就算是被千刀萬剮分屍也不奇怪。

而胡惟庸則是買通了楊憲府

中的一名僕人,才得到了這個訊息,並從楊憲府中,將這一副詩集,給偷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