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扶風招呼五伯父走去一旁,略為恭敬道:“還請五伯父儘快掃平山匪,吸納山匪擴編了金城軍。”
“那是自然,不瞞你說,我攻打白雲寨吃了敗仗,如今就去收了那一千多山匪。”五伯父挑眉恨言。
韋扶風點頭,告訴了對付楊復恭的策略,言若是成功,楊復恭在漢中的勢力八成會進襲金州。
五伯父聽了驚訝,點頭表示明白,立刻率軍連夜趕回了金州,剿匪,壯大軍力。
......
晉州城中,招討使軍府所在,招討使張浚送走孫揆不久。
孫揆統領了一萬軍力去往潞州,其中五千軍力的原班人馬。
李磎抵達的時候,張浚撥給五千軍力,去往石州替換了孫揆。
數日後,李賢的快馬信使抵達晉州招討使軍府,呈上了李賢的書信,一聽是李磎的兒子,張浚倒是不能輕視,當即就看了來信。
看過書信,張浚的臉色陰晴不定,信中之建議深合他心,只是疑惑為什麼是李磎的兒子急信建議,但很快又理解了,李磎跑來了河東,其子關心之下,自然不願河東出師不利。
張浚斟酌一下,上書讓人急送長安交給皇帝,書中借用李磎建議的名義,他身為宰相和招討使,只是宣告附議,以免引起擅兵弄權的嫌疑。
信使走後,張浚又書信送去孫揆那裡,言明原因,請孫揆在途中緩行等候兩日,或者回來轉歸長安,若是陛下不允,孫揆再掉頭繼續去往潞州。
孫揆在途中接信,認為剷除楊復恭更重要,主要是能夠接管了後方的軍需運轉,那是朝廷軍力能夠在河東獲勝的根本,於是孫揆下令掉頭回去。
孫揆的掉頭,讓河東第一勇將李存孝,鬱惱的差點吐血,他在石樓山伏擊吃了大虧,折損了大半親近騎兵。
在得知‘仇人’孫揆去往潞州上任,於是呼叫了一千騎兵埋伏在刀黃嶺一帶,不想眼看入伏的仇人,突然掉頭回去了。
......
大明宮,延英殿內,昭宗皺眉的在殿內踱步,權衡,他的手中拿著張浚的上書。
張浚陳述了河東將士因為吃不飽,士氣低迷,加上有與河東軍勾結的內賊,只怕開戰不利。
張浚言孫揆所領五千軍的將官,基本排除了楊復恭的黨羽,可以回師震懾楊復恭在長安城的黨羽勢力,請皇帝削奪楊復恭的軍權,斷了內賊的依靠,後方軍需運轉讓孫揆掌管。
“看來可行。”昭宗做出了抉擇,五千軍力的回師,讓他有了削奪楊復恭兵權的膽氣。
皇帝下旨令孫揆回師,另行任職徐彥若為昭義軍節度使,趕去河東領軍任職,徐彥若的官職是戶部侍郎,祖上皆是大唐重臣。
皇帝的聖旨抵達河東地域,在絳州聞喜縣遇上了孫揆軍力。
孫揆接了聖旨,立刻加速行軍返回長安,因為是返回長安,所屬五千將士士氣高昂,僅用五日就返回了長安城。
孫揆拿著聖旨,領軍自通化門進入長安城,直接去往了大明宮,率軍入丹鳳門,迅速接管了外朝守衛,讓五千軍力入駐了大明宮。
同日,昭宗頒佈聖旨,任職孫揆復為京兆尹,加職兵部侍郎,主管京兆府治安,以河東招討副使的官職接管軍需運轉。
另列數樞密使楊復恭很多罪名,公知於朝,頒佈天下,免除楊復恭樞密使,神策軍中尉之職,勒令楊復恭離開長安城,去往鳳翔府任職監軍。
皇帝剝奪樞密使楊復恭的兵權一事,宛如平地起風雷,讓非常多的勢力意外和驚訝,有歡喜的,有惶恐的,有冷靜觀望者。
很多勢力認為楊復恭,不會老實的接受罷職。
在獲得楊復恭罷職的訊息之時,韋扶風迅速行動,他使人趕往漢中巴蜀,及時散佈了楊復恭罷職的訊息。
也使人趕去川南,釋出戰爭預警,告訴川南軍上下,楊守亮即將反叛朝廷,有可能進襲川南,在大義上鼓舞川南軍鬥志,讓將士們認為進襲的敵軍難以長久。
金州也在行動,獲得了軍器支援的金城軍,歸去後開始了狂風驟雨般的剿匪戰事,犀利的軍器使得金城軍所向披靡。
第一戰攻陷白雲寨,殺匪三百多,俘虜上千,擇精壯三百多收編為金城軍,其它的送去西城縣登籍為民。
直至楊復恭被罷職,金州境內的山匪或降,或逃,使得金州境內多了一萬入籍‘良民’。
金城軍也擴編為了三千之眾,五伯父很善於籠絡軍心,一面嚴肅軍紀,一面重賞勇武,厚恤傷亡。
楊復恭被罷職,憤懣之下上書請求回家養老,要挾皇帝收回成命。
皇帝的回應卻是免除了楊復恭所有官職,只留個上將軍的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