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傷春悲秋的父親,大兒子鄭文顯得格外憂心忡忡,皇上欲要賜婚將自己兒子留在京城當駙馬爺,倘若沒有兩位弟弟覬覦權位,即使隨了那皇帝的心願又當如何,能夠做富麗籠中的一隻金絲雀遠離紛爭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璃陽王朝的天被曹丞相一手遮擋,先不說這虛名富貴如何,便是鄭文的兩位兄弟也不甘心只願做人臣受管制,誰又能真正在乎兒子鄭瞻基的死活。
蓬萊王鄭元毅抬手捋了捋花白的鬍鬚,儘管不願承認,但始終是老了,或許是感慨亦或是想讓後世兒孫知曉現如今的來著不易,便是開啟了話匣子:“在那個文人被武夫壓的喘不過氣的時節,有一人去兵部借閱兩遼疆土輿圖,在雨中恰巧遇到了同樣為年輕人的武夫,他給讀書人拋來了一把傘,沒有給讀書人拒絕的機會,便大步離去,那一天他李林燕記住了那個武夫的名字,楊直!”
“那一年還沒用開元這個年號,偶遇的兩個年輕人一個還不是權傾天下的當朝首輔,一個還不是封無可封的大將軍,兩人更不是老死不相往來的政敵,直到現在說破了天也沒幾人會信,一位沒有讀過書的武夫與滿腹經綸的謀聖李林燕成了至交好友,北蟒進犯邊境,不為楊直,只為邊疆百姓亦是璃陽百姓所謀,若不然憑他楊直一人豈能有鐵甲雄天下的名號啊。”
“我鄭元毅這輩子沒有服過誰,要不然也不會有今天,更不會有你們。可說句良心話,雖打心底裡討厭楊直此人,但我不得不佩服他,單說以一人之力抗衡整個廟堂的輿論,保住了李林燕一絲血脈尚留於世間,這份魄力,放眼整個天下寥寥無幾!”
“咱們家受恩過李林燕,也多虧了他的三策妙計,才讓我鄭元毅沒有死在烏哈木的彎刀之下,這份情我打心底裡感激,儘管他不是為了我一人而謀,至今我仍舊記得垂垂老矣的李林燕獨站在街頭,見過死人無數卻也無法
(本章未完,請翻頁)
坦然與其對視,終究是心裡愧疚。我曾經問他,為何不為自己謀上一謀,留條後路,他只回了兩個字‘不留’,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兩不相欠,可終究是鄭家天下虧欠了他李林燕一人。”
“下詔入獄那年,只要他願意別說楊直不會袖手旁觀,便是我也會不計後果保李林燕無恙,可他唯一的要求僅僅是與家人喝了一壺酒,那時我才知道,這身後功名如一捧土,不如且樂生前一杯酒的道理,權傾朝野二十五年,尚未因子女舞弊貪墨一事而身敗名裂,卻甘願自斷雙翼給予後世寒士公卿一劑清心散!”
“寒門無貴子的規矩被李林燕一手打破卻又被當朝天子毀於一旦,如今那些跳過龍門的寒士,哪裡還會自省?寒士驟然富貴,普通的農田村夫,登堂入室,成為天子臣下。你可不要小瞧這些人,恰恰是這些光腳之人,站在了高位上!一但為惡起來,最是沒有底線!”
大兒子鄭文緩緩抬起頭,淚流滿面道,顫聲道:“爹,咱家瞻基也喚你一聲爺爺,你循循善誘說的這些個大道理,無非是想告訴兒子,大事大非孰輕孰重要端的輕。你不念這些年兒子鞠躬盡瘁的付出,總得要念一念這份血脈親情吧,您若執意要留下瞻基當質子,那就別怪兒子造你的反啦!”
鄭文站起身一把奪過鄭元毅腰中的佩劍,狠狠砸在了階下泥地中,那刺耳的鐵器聲很快就消失不見。
鄭元毅緩緩轉過頭,看著臉色鐵青的長子,沒有計較兒子的‘忤逆’行徑。
收回視線的鄭元毅,冷笑道:“難道你就不想坐一坐那龍椅,甘願拱手讓其位予你那兩位兄弟?”
鄭文蹲下身,喃喃道:“當年你執意要我們三個兒子娶妻只許娶高門世族的女子,說的好聽是門當戶對,其實就是為了這一天吧?若是小戶人家,牽連禍害的人不多。到時候皇帝陛下殺起人來,
(本章未完,請翻頁)
也不會畏首畏尾,相反則要忌憚三分,你老人家好算計啊,一個個棋子佈局,便是連至親血肉都一併算了進去,好話歹話全緊著您一個人說,昨個,就在昨天晚上,尚衣局的人要來給瞻基量尺寸,子孫要是都絕了,往後清明誰給你燒紙錢,這天下能念您的一點好嘛?您就摟著那冰冷的龍椅過日子?”
鄭元毅沒有說話。
鄭文揉了揉臉頰,看著泥地裡那柄爺爺留下的佩劍,輕聲道:“爹,當年你讓老二和老三衝鋒陷陣,為了是將校士卒們更加替你賣命,可罪不及父母,禍不及妻兒啊!兒子什麼事情都能答應你,唯獨瞻基這件事不行,那可是兒子的命!”
注視著鄭文憤怒離去的背影,鄭元毅怔怔出神,不說什麼舔犢之情,甚至要親手給兒子們端上三碗斷頭飯,哪怕兒子要揍他這個當爹的幾拳,似乎也算不得什麼。
追憶起至交好友曾經說過的醉話,“忠與奸之道易走,清與混之道易做,唯獨夾在君王和百姓之間的好官,最難當,一言兩語難說清!”,現在想想確實如此,了卻君王天下事已是很難,還妄想贏得身後名,何其艱難!
至少鄭元毅分外有體會,當年為奪兵權將老爺子置於死地,光這一點便要被身後萬世詬病彈劾戳脊梁骨,一輩子功勳也洗不清雙手沾染親人鮮血的事實。
一向從未彎腰的鄭元毅,緩步邁下臺階,俯身將沾滿泥濘的寶劍撿了起來,即使在朝堂上佯裝樣子也未曾像今日這般彎的如此徹底,不顧寶劍上的泥濘,將劍收歸於鞘,腰甲朗玉染髒,可他臉上的笑容卻是比往昔任何時候都要燦爛。
大兒子鄭文能夠在滔天權利的面前選擇家人,那這蓬萊鐵騎交給自己大兒子的手中便是最好的仁慈,這份仁慈不光是對邊疆百姓而言,更是對後世兒孫的一份仁慈!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