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章敗家子

對於鐵匠們來說,他們對打造農具兵器這種事情,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畢竟現在鐵匠分地方上的鐵匠和官營的鐵匠,東漢的鐵器技術已經相當不錯了,幾乎完全取代了青銅器,地方上的鐵匠都是家傳的技術,打造農具什麼的,一點問題都沒有,官營鐵廠的鐵匠打造的東西就一些,兵器、鎧甲、箭只 ……

但是從技術上來說,區別不大。

小兵的兵器,最常用的,長兵器長槍,短兵器環首刀,然後遠距離的弓箭,騎兵的兵器多一些,騎槍、環首刀、弓箭,和步兵的兵器,差別不大。

而王易帶來的紀效新書裡的鴛鴦陣,也是在這個基礎上出現的。

真正的鴛鴦陣,是由火槍手的配置的,所以王易現在學到並且在徐州軍中開始運用的鴛鴦陣,則是改良過的--三名長槍手在前,他們是排隊前衝的主要殺傷力量,然後兩名持盾和環首刀的步兵則是在他們身邊幫助防守,一是擋對方的弓箭,而是對付衝近身的敵人。

另外兩名刀盾手,則是負責護衛兩翼,中間則是三名弓箭手,在刀盾手的保護下,不斷地以拋射的方式,對遠距離的敵人形成殺傷。

這樣的陣型,不管是原地防守,還是衝陣攻擊,都能夠將所有人的力量,徹底地發揮出來。

所以要打造的兵器,並沒有超過這些鐵匠的技術範圍之內,真正要打造農具和兵器,最大的問題就是鐵不好出。

現在用的還是炒鋼法,費時費力不說,每一爐出的鋼也不多,而且質量也不見得多好,所以還需要用錘鍊法,一點點地把雜質錘鍊出去,才能得到質量比較好的鋼。

這就是古代豎爐鍊鐵法。

而高爐鍊鋼法,則是在豎爐鍊鐵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雖然和現代的大型鍊鋼廠比起來,小高爐存在汙染嚴重,效率偏低,燃料消耗過多,鋼的質量達不到某些標準之類的毛病,可是這些毛病,放在三國時期,那全都是幾乎超越時代的優勢!

燒木柴就可以!佔地面積不大!出鋼一出就是幾百斤!質量和現代沒法比,可是和三國時期的鐵的質量比起來,那已經是槓槓的了!

所以在王易的指揮下,把附近一處露天鐵礦裡的鐵礦石扔進去,燒了一日一夜,最終出鋼的時候,所有的鐵匠都快瘋了。

這呼啦啦的,一出鋼就是好幾百斤啊!

這是什麼概念!

這個小高爐建起來,只用了一天多的時間。

一斤鐵,能打十個犁頭,二十個鋤頭。

那是因為只在關鍵部位用鐵,內部是木頭,外面套著鐵,就可以用了!

但是那樣做,需要的模具。同時對鐵匠的工作量,也有了很高的提高。

所以王易大手一揮,做了一個非常闊氣的決定。

“整個犁頭,都用鐵!鋤頭也都用鐵!這樣模具打起來方便,犁頭鋤頭這些打造起來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