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的中部,豫章郡和長沙郡交界的地方,有無數的蘆葦蕩。
一名年輕的揚州軍士卒,隱藏在蘆葦蕩裡,警惕地看著對面。
“宋謙,你看了這麼久,看出什麼來了?”旁邊一名同樣年輕計程車卒道。
“賈華,別廢話,耐心地看。”宋謙回答道。
他們雖然年輕,看起來都不到二十歲,穿的也是普通士卒的衣服,然而腰間掛著的那一小塊牌子,卻說明了他們的身份。
曲長。
劉備軍制,十人為一什,百人為一曲,五百人為一部。
什長率領九名士卒,這在戰場上是一個小型的鴛鴦陣,而曲長率領的則是一個加強什,有副曲長一名,士卒十八人,再加上八個什。
而部司馬則是親自率領兩百名士卒,加上統帥的三個曲,這就是一部。
校尉就能率領兩到四個部了,在戰場上,一兩千人的隊伍,就可以獨當一面,同時從校尉開始,身邊就有親兵了,少說也是數十人,校尉的收入很高,足夠養得起對他忠心耿耿的親兵,不過也就是數十人到數百人不等,最高五百人,那還是關羽他們這種將軍才能夠擁有的,就算接下來職位再高,親兵也不會超過五百人了。
而等到都尉和中郎將這一級,在場上可以指揮的就達到了五千人,當然如果升到關羽他們這些雜號將軍的位置的話,那麼在戰場上可以統領人兵馬幾乎是無限的,只要沒有別的將軍和他分權,在這一片戰場上,所有計程車卒都要聽他的指揮。
宋謙和賈華都是透過招賢館進入軍中的,宋謙是會稽人,家境貧寒,經常在山裡以打獵為生,這麼磨練出來一身好武藝,而賈華家裡條就好多了,算是一個小豪強,從小習武,武力不俗。
而他們在招賢館透過了縣和郡裡的考核,可是在舒縣的第三次考核中,他們卻是雙雙落榜--和同期的朱桓朱然呂蒙他們比起來,這兩位確實是差了一些,舒縣最後一次考核的要求,非常高。
不過就算這樣,透過前兩次考核之後,他們進入軍中,就可以擔任副曲長,成為曲長的助手。
而經過一年的作戰之後,他們在戰場上表現勇猛,積累功勳升到了曲長,手下各自帶著百人,也算是很厲害了。
當然他們現在積累的功勳,已經遠遠超過了曲長所需要的功勳,不過距離部司馬還要差一些,所以兩人都想多積累一些功勳,以便在下次評定功勞的時候,順利的升到部司馬的位置上去。
這也是一般計程車卒能夠達到的最高峰。
下一步再想升到校尉,就不光是靠武力或者因功就能夠升上去了,就算功勞太大,被提升為校尉,也只是享受校尉的待遇,而無法在戰場上率領四個部進行作戰--因為劉備麾下規定,想要升到校尉,除了個人作戰勇猛之外,還必須得透過文韜的考核,不是說要多麼飽讀詩書,還得學習兵法才行,兵法考核合格了,才能夠擔任校尉乃至都尉中郎將這樣的職責。
不然的話,沒有透過這方面的考核,哪怕已經是積功升到中郎將了,在前線,依舊只能帶一個部。
打仗,不是好玩的。
尤其作為將領,在戰場上是要為士兵負責的,沒有指揮作戰的能力,帶著數千人上戰場,那不光是自己找死,還會連累麾下將士。
就好比跟了王易好幾年,一路忠心耿耿功勞不小的汝南那黃巾的老四位--周倉、裴元紹、劉闢和龔都,他們現在都已經因為功勞,升到了中郎將的位置上,可是如果一旦是在前線的話,不管是他們中間的哪位,都只能最多率領一個部,在前線衝殺。
因為他們都沒有透過兵書的考核,只有能力帶幾百人,依靠自己的勇力,在場上廝殺。
再帯多了,那就是對他們自己和麾下士卒的不負責任。
當然,他們現在也都沒有在前線,周倉跟在關羽的身邊,是關羽身邊五百親兵校刀手的頭領,雖然是中郎將的待遇,乾的卻是部司馬的活,對此周倉倒不在乎,他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裴元紹劉闢龔都倒手下都帶著不少人,可是那是因為他們都是在內部擔任一郡的中郎將的位置,不是上戰場,主要工作是維持治安與剿匪,在那種低烈度的戰場上,他們的能力倒是足夠用了。
賈華和宋謙在個人勇武方面沒問題,文韜方面就差了一些,不過等他們升到部司馬之後,每年沒有戰爭的時候,他們會有一段時間的學習時間,由劉備陣中的那些高階將領,親自為他們講解一些兵法上的問題,如果他們確實有這方面的天賦,自然就可以好好地學習,然後透過考核,擺脫低階軍官的身份,徹底的進入高階軍官的行列。
這是年輕的賈華和宋謙的夢想,也是劉備軍中所有低階軍官的夢想。
正是這樣的夢想,讓宋謙和賈華這種年紀輕輕就當了曲長,收入頂得上普通富農的年輕人,依舊會冒著危險,來前線探查敵情。
南昌這邊和長沙的戰鬥,可是一直在打的。
“前幾天那場戰鬥你參加了沒?長沙那個老匹夫真的太兇了,甘郎將在他手裡都吃了虧。”賈華輕聲問宋謙。
“沒辦法,在地面上,老匹夫刀弓還是很兇的,不過我們甘郎將也不太虛他,到水上的話,我們甘郎將能打五個老匹夫。”宋謙嘆息道。
“也是,可惜老匹夫在船上吃了一次虧就再也不下水了,真希望找個機會坑他一吧。”賈華點點頭。
“周校尉也吃了點小虧,那個紅臉漢子居然那麼猛,我真的是沒想到。”宋謙繼續憂心忡忡地說。
“是啊,本來只有老匹夫和劉磐,甘郎將周校尉盡數頂得過,可是又多出來一個紅臉賊,荊州的猛將居然有這麼多嗎?”
“沒辦法,我們只是一支偏師啊,據說北方正在和袁紹打呢,在這裡,還是要靠我們水軍啊!”宋謙嘆息道:“不過不管怎麼樣,我們也要支援下去,讓長沙的那些荊州土狗,知道我們東吳男兒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