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9章海圖

三月,建安郡,東安城。

這裡是建安從會稽分出去之後,修建的新城,特點就是靠海,挨著就是一個天然的良港一一這裡實際上是後世的泉州,泉州港那可是大大有名。

將會稽一分為三之後,王易陪著劉備,可是在這裡都走過的,特地挑選了四個港口,設立縣,在此建設港口的同時,還修建海船,兩個在臨海,兩個在建安。

臨海的兩個港口分別是章安和永寧,分別在後世的台州和溫州這兩個地方,而建安的兩個港口則是東治和東安,分別是在後世的福州與泉州這兩個地方。

這也是王易作為後世人的優勢了--他知道什麼地方是後世的良港,這種良港會在後世被採用,總歸是有它們的優勢的--吃水深,船隻不會擱淺,有港口可以避風浪……

而事實也證明了,這四個港口,確實是良港。

嚴峻這個臨海太守,程秉這個建安別駕,在這幾年裡,可是花費大力氣修建這些港口,賀齊劉闢陳武這些將領,更是不斷地在這些港口附近巡視,保護了安全的同時,也讓製造海船的工人有了的安全感。

而在一個月前,王易帶著兩萬精銳的水軍,從豫章出發之後,就直接來到了臨海的章安。

兩萬水軍,在這裡登上了十艘大船,大船旁還有不下百艘的小船圍繞四周,以鐵鏈纏繞,作戰的時候就可鬆開鐵鏈,十艘大船,就是十個船隊。

這兩萬水軍中,跟隨著的名將可不少。

臨海的賀齊,建安的陳武,都被抽調到了這支隊伍中作為副將,加上王易孫策徐盛董襲,他們是這支隊伍的最高統帥。

而旗下的將領,卻也有不少未來之星。

孫策的三弟孫翊、孫靜的次子孫瑜,都跟著來了,魯肅推薦了軍中兩名小將謝旌和傅嬰,周瑜推薦了軍中兩名小將宋謙和賈華,隨行的還有兩名年輕人書佐,—個叫闞澤,一個叫虞翻。

這兩人是臨海太守嚴峻和建安別駕程秉分別推薦的,闞澤和虞翻都是透過了在舒縣的考核,從小縣的縣長開始做起,頗有政績,慢慢地做到他們的助手,展現出了足夠的才能,同時他們也在港口的建設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最重要的是,他們不暈船。

所以在船上負責一些案頭的事,分撥糧草什麼的,就成了他們的責任。

王易帶著他們,開始出航。

從章安,到永寧,然後在永寧帶上足夠的補給,前往東治。

這是極長的一趟旅程,這一路上,有無數的列島,所以需要小心翼翼地翼翼地繪製海圖,探查海島什麼地方有暗礁,標誌好了之後再離開,這樣的探查,當然是很有必要的,海圖畫好了,就可以讓後來的人,少走很多的彎路。

甚至很多列島上,會有淡水補給,淡水的數量有多少,足夠多少人喝,這些也是要探查清楚的。

這一路的距離,如果以最高速度的話,只要五天的時間,就能夠從永寧到東口。

然而王易他們卻花了一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