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曾經感嘆過,中國古代傳說是封建社會,然而實際上,卻是長期高度發達的封建社會和原始社會並行的組合。
普通人,和士族豪強,過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樣的。
後者才是封建社會,前者,只是原始社會,他們什麼都不知道,只不過是渾渾噩噩的過上一生罷了。
只有在絕大部分人活不下去的時候,才會振臂一呼,有黃金之事。
可是他們基本上也沒有什麼成功的綱領和思維,天下大亂之後,平息天下的,始終還是世族豪強中人。
一直以來,所有的統治者,給予他們的不過是相對安穩,過得下去的生活罷了,他們不過是統治者的生產資本,用來提供養分的物。
而劉備的政策,卻給了他們。
所以他們就更堅定地站在了劉備這一邊。
而王易帶來的新的技術,極大地發展了生產力的同時,也讓的人,可以活得更好,也就是說,他擴大了蛋糕,讓人得到了滿足,所以劉備的勢力,才會膨脹得如此之大。
曹操固然出色,也逃不脫現在的侷限,王易則是超越了這個極限。
這本來就不是一場公平的較量。
“只能堅持下去,等待可能出現的變化,只不過現在劉備已經取得了大義 ……明公,您也要多為接下來考慮了。”荀彧低聲道。
曹操面色陰晴不定。
“叔父,您剛才那話 ……有些越線了!”出來之後,荀攸對荀殘道。
荀彧搖了搖頭。
“我只是在提醒明公,他其實是有退路的。因為一直以來,明公對漢室, 是功大於過的啊。”荀彧道。
“如果明公不願意,您就會很危險。嚐到了權力的滋味之後,再想放開,就難了。”荀攸嘆息道。
“明公和我們一樣,都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在我們這一代人看來,漢室,是不可傾覆的,我們都是沐浴著大漢的強盛成長起來的,袁本初袁公路那樣的人畢竟和我們不一樣!我當年離開袁本初,投入到明公的麾下,就是因為看出來,袁家早有不臣之心,而明公 ……至少在那個時候,是心向漢室的!”荀殘慨然道。
“人是會變的。”荀攸低聲道。
“是啊,人是會變的,我現在只希望,明公這些年來,還沒來得及變。而且以明公的智慧,自然能夠想到,怎麼做,才是最好的。”荀殘嘆息了起來。
曹操怎麼想的,就連他最親近的這些謀士們,都很難想到。
他和袁紹不一樣。
袁紹外寬內忌,然而實際上城府卻不是特別的深,田豐沮授這樣的智謀之士,郭圖逢紀這種擅長揣摩人心的小人,都能夠很精準地把握到他的思維。
所以在歷史上袁紹輸掉官渡之戰之後,田豐就知道自己要死了,所以在烏巢被燒了之後,郭圖用一句話,就讓袁紹的怒火衝向了張郃高覽二人。
曹操就不一樣了,他的性格多疑陰沉,是個雄主,並不會輕易讓人把握到其他人的想法。
曹操在自己的府邸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再次召集了手下這些重要的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