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則是東州士的代表,他雖然入蜀比較晚,然而允文允武,能力出色,頗得東州士的敬佩,他也能夠在某種程度上代表東州士。
這三個人一起來,毫無疑問是帶著誠意來的。
“劉季玉乃是我的兄弟,兄弟有難,我一定會去救。你父親與祖父,兩代都鎮守在蜀地,為我大漢保留了元氣,這是你們家抹不掉的功勞。雖然不能讓你們繼續鎮守蜀地,可是得個王爵的封號,世襲罔替,那是沒有問題的。”
劉備單獨接見了劉循,然後對他說。
這倒真不是忽悠劉循,現在漢室宗親雖然不少,可是對新帝有功勞的,無非也就是那麼幾個。
劉曄是最早跟著劉備的漢室宗親,他封個王爵沒問題。
劉繇的長子劉基也跟著劉備很多年了,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封個王同樣沒問題。
劉表帶整個荊州來投,劉協有禪位之功,再多給劉璋一個王爵,又能有什麼問題?
劉循要知道的,也就是這個。
當下他就對劉備大禮參拜,表示了自己的臣服。
而接見張松和李嚴的,則是王易。
王易要做的事情也很簡單。
告訴他們劉備的制度如何,削減士族的優勢,但是也給士族留了活路,同時以基礎建設來帶動各地的物資交流,拉動整個帝國的經濟增長,商業化這方面,就是給士族們留出的獲得財富的地方。
士族豪強要遏制,可是也不能打死他們,因為他們代表著的就是現在的現金生產力,再說了,人家的地位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是透過努力奮鬥而來的
啊!
對於這些事情,益州計程車族們多少其實也知道了,所以王易這麼說了之後,張松和李嚴也知道,王易並沒有哄騙他們。
“兵權一定是要收歸朝廷的,為官也會有更完善的制度,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道理,大家都懂,所以也不用我多加解釋了。土地佔那麼多,有什麼用?現在我們的出產足夠養活所有人,擅長商業,才能讓自己過得更好,好好讀書,才能讓自己的後代更有機會當官。”王易最後對張松和法正說。
最終,益州的融入,很是順利。
尤其是王易展示了一下新的樓船,是可以如何順江而上之後,張松和李嚴都是知兵的人,就開始慶幸了。
益州是個好割據的地方,然而實際上,想要只依靠著天險割據,就很容易覆滅,劉備有了這樣的樓船,可以依靠人力逆流而上,要入川,那就不算什麼太難的事情。
以劉備現在的實力,都不用大舉進攻,一支偏師,就足夠拿下益州了。
與其被打敗之後被迫投降,還不如主動來投,也能獲得的利益。
張松和李嚴作為益州本地士族和東州士的代表,關心的,則是劉備對士族的態度。
現在知道了劉備並不是想要趕絕士族,反而是要擴大士族--普及教育雖然是打破了士族在文化上的壟斷,可是卻也讓士族變得更加的壯大起來,那些學習了知識的平民,必定會有很多出色的,成為新計程車族的一份子,士族的整體會擴大,可是具體的每個家族,則會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