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流浪的本義

1

每一座城市都會有一個主題,往往用一條中心大街來表現。是尊古?是創新?是倚山?是憑海?是厚土?是廣交?……

巴塞羅那的主題很明確,是流浪。

全城最主要位置上的那條大街,就叫流浪者大街,叫得乾脆利落。它的正式名字應該是蘭布拉大街,很少有人知道。

這條大街是逛不厭的,我先是和夥伴們一起逛,不過癮,再獨個兒慢慢逛,逛完,再急急地拉夥伴們去看我發現的好去處。夥伴們也各自發現了一些,一一帶領過去,結果來回走了無數遍,腰痠腿疼而遊興未減。於是相約,晚飯後再來,看它夜間是什麼模樣,大不了狠狠逛它個通宵。

這條大街的內容沒有別的,就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者在這裡賣藝賣物,抖出百般花樣,使盡各種心智,實在是好看極了,好玩極了。

我也想過,世上的商街無非賣藝賣物,司空見慣,為什麼這裡特別吸引人?

首先,這裡渾然融和,主客不分。不分當地人和外來人,不分西班牙人和外國人,不分東方人和西方人,大家都是流浪者,因此也不分嚴格意義上的賣者和買者。這種渾然一體又互不相識的氣氛,讓人迷醉;

其次,這裡洋溢著藝術氣氛。由於時時流動,這裡形不成地盤,構不成統制,更不會出現兼併和壟斷。所有的賣家多半不是真正的商人,是昨天和明天的行者,只因今天缺錢,便在這裡稍稍鬧騰。主要不是鬧騰資金和商品,而是手藝和演技,因此又和藝術銜接在一起,光鮮奪目,絕招紛呈,就像過節一般;

第三,這裡籠罩著文明秩序。不知什麼時候形成的規範,在這裡出現的一切,必須乾淨、文雅、禮貌、美觀,不涉惡濁,不重招徠,紳士風度,君子作派,自尊自愛,心照不宣。這就使它與我們常見的喧鬧劃出了界線,具備了國際旅遊質素,讓人每一步都走得放鬆,走得自在。

…………

這些特點,在我看來,全都體現了世間優秀流浪者的素質。他們的溶化本領,謀生能力,開闊心境,自控風範,物化為一條群體人格的長廊,熙熙攘攘。其實,這也是一切遠行者的進修學校。

我一直認為,除了少數逃罪人員和受騙人員,正常意義上的遠行者總是人世間比較優秀的群落。他們如果沒有特別健康的情志和體魄,何以脫離早已調適了的生命溫室去領受漫長而陌生的時空折磨?天天都可能遭遇意外,時時都需要面對未知,許多難題超越精神貯備,大量考驗關乎生死安危,如果沒有比較健全的人格,只能半途而返。

據我自己的經驗,幾乎沒有遇見過一個喜歡遠行的現代流浪者是偏激、固執、陰鬱、好鬥的。反之,那些滿口道義、鄙視世情的書齋文人如果不得已參加某種集體旅行,大多連誰扛行李、誰先用餐、誰該付款等瑣碎問題也無法過關,總是眾人側目,同室翻臉,不歡而散。流浪,一個深為他們恥笑的詞彙,卻又談何容易!

有人把生命侷促於互窺互監、互猜互損,有人則把生命釋放於大地長天、遠山滄海。因此,在我眼中,西班牙巴塞羅那的流浪者大街,也就是開通者大街,高貴者大街。

2

流浪者大街的東邊一段,是各國流浪畫家活動的場所。畫家們搭起畫架為來往行人畫像,有的是寫實,有的是漫畫,漫畫的生意要好一些。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漫畫有趣,被畫一次就大笑一通,惹得旅伴們也非常開心,互相逗趣,變成了一場遊戲;二是因為漫畫快,幾筆就成,身在旅途,誰也懶得在大街邊坐個把小時被寫實畫家細細描繪,被圍觀的行人評頭品足。

寫實畫家中畫得最好的,肯定是那幾位中國畫家。他們在那裡一擺攤,把周圍所有別的寫實畫家比得十分狼狽。夕陽下黑色的眸子盯著畫紙一筆筆勾勒,筆觸精確玄妙,使周圍駐足的行人都屏住了呼吸,形成了一個與整條大街很不相稱的寧靜氣氛。幾步之外,那些特別像藝術家的大鬍子歐洲畫家完全無人問津,他們不時瞟來嫉妒的目光。

這讓我們產生了一種莫名的驕傲,又怕干擾氣氛不敢動問。等到一幅畫完,我們的兩位小姐輕聲用中國話與中國畫家打招呼,原想會出現異鄉遇同胞的興奮,誰料畫家聽到後只是嘴角輕輕一牽,算是回了禮,連眼睛都沒有移過來。一位是這樣,另一位也是這樣。

這一定有什麼原因,實在無法妄猜。

我只知道,流浪是一種告別,告別的原因,有的可付諸言表,有的則難以言表。真正的流浪,大多屬於後者,被迫言表,只是搪塞。不想搪塞,當然沉默,牽牽嘴角,已是禮貌。

3

巴塞羅那流浪者大街的中間一段,是表演藝術家的活動天地。有的在做真人雕塑,有的在演滑稽小品。

真人雕塑在歐洲很多城市都有,人們因為看慣了普通雕塑,形成了視覺慣性,突然看到這幾尊雕塑有點異樣,總會由吃驚而興奮。後來看得多了,不再吃驚,但有時由於造型和色彩實在酷似普通雕塑,每次還會微笑著多看一會兒。

真人雕塑前些年在上海街頭也出現過,那是一些年輕人在做行為藝術的實驗,我的好些學生也參與了,可惜由於新奇而引來大量圍觀者,造成交通堵塞而被勸阻。這裡的真人雕塑不是實驗,而是賣藝。很多行人會與“雕塑”並肩拍張照,“雕塑”會與你拉手、摟肩,拍出來頗有趣味。拍完,你就往腳前的帽子裡扔點錢。

有的旅客小氣,心想我不與你並肩、握手,就站在邊上,讓你作為街景拍張照,總可以不付錢了吧?誰叫你站在我的背景裡邊?這種“偷拍客”在別處每每得逞,但在巴塞羅那的流浪者大街上卻有點麻煩。快門一響,“雕塑”警覺,一看有一個小姐快速離去的背影,就會從基座上跳下來去追趕。於是,一尊埃及法老金塑在邊追邊喊一名滿臉通紅的金髮女郎,一座渾身潔白的希臘偉男石雕在阻攔一名黑髮黑衫的亞洲女士,這情景實在好玩,往往引得周圍一片歡呼。

好在無論是金塑還是石雕都笑容可掬,語氣間毫無譴責,只是玩樂:“小姐,我能不能再與你照一張?”小姐當然連忙給錢,“雕塑”收下後還滿口客氣:“其實這倒不必。”

只有一宗表演我看不明白。一口華麗的棺材,蓋子開啟了,裡面躺著一位化了妝的男演員,作死亡狀,臉上畫著濃重的淚痕。棺材上掛著一張紙,用西班牙文寫著一排詩句,我懷疑是莎士比亞某劇中的一個片斷,但哪一個劇呢?想了半天無法對位。棺材旁坐著一位女性,顯然是演員的妻子,她腳下有一個皮袋,過往行人丟下的錢幣很多。

從演員的呼吸狀態看,他顯然是睡著了。睡著而能比那些活蹦亂跳的賣藝人賺更多的錢,顯然是由於他設計的情景。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情景?須讀懂那篇西班牙文的詩句才能明白。

4

流浪者大街的東端直通地中海,逛街勞累後我想吹吹風,便向海邊走去。

海邊是一個廣場,中間有一柱高塔,直插雲端。高塔底部,有費迪南國王和伊莎貝爾女王的雕像,他們坐姿端莊,神態安詳,一副指揮若定地在做大事業的模樣。說是底部,人們還須仰視。仰視完他們再抬頭,分明看到在高塔的頂部,還有一尊立像。

這會是誰呢?連堂堂國王和女王都在那麼低下的部位守護著他,侍候著他,難道他是上帝嗎?

雲在他身邊飄蕩,他全然不理,只抬頭放眼,注視遠方。遠方淨是地中海的浩蕩碧波,他的目光全然穿越地中海,銳利而又渺茫。

我立即猜出來了,只能是他,哥倫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