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個故事怎麼樣啊!”
“好,講的好啊!”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啊!”
“再講一個故事。” 西門飄雪說道。
魏王李泰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啊!”
石虎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太好,因為他一出場就揹負著壞人這兩個字。
歷史的長河裡見證過了太多朝代的變遷,在寶座上的皇帝一個個也跟走馬燈似的。
權力的附屬品往往是無盡的廝殺和巨大的陰謀,但是古往今來,人們樂此不疲,石虎篡位不過是那種背景下最普通的一齣戲罷了。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戲碼,三國時期董卓就用過了。
到了十六國時期,這個動盪的形勢下,弒君、篡位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所以對於石虎的篡位,我們都應該以歷史的眼光去看待。
雖然,在歷史上石虎的一生並不是很光彩,但石虎絕對稱得上是當時最優秀的統帥之一。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他當初深得石勒的賞識和最後當上後趙的皇帝看出。
後趙武帝石虎,字季龍,羯族,上黨武鄉人,後趙明帝石勒堂侄,十六國時期後趙君主。
石虎的祖父石邪,父親石寇覓。
石勒的父親石周曷朱將石虎視為己子撫養。
石虎年六七歲,有善相者曰:“此兒貌奇有壯骨,貴不可言。”
永興年間,與石勒相失。
看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石虎和石勒是什麼關係,會使得石勒的父親親自收養石虎,並視為己出。
眾所周知,石勒是十六國時期後趙的開國皇帝,可以說是戎馬一生,雖然石勒是採用武力得到天下的,但是石勒並沒有採取暴力的方式治理天下,所以石勒可以說還是一個不錯的皇帝,這可能是源於其早年的經歷,石勒的父親是一個殘暴的人,受到了部族的抵制,後來石勒幫助父親管理部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石虎是石勒的侄子,早年的時候家鄉鬧饑荒,石虎與石勒的母親在一起與石勒走散,後來石勒當上了將軍,有人幫助石勒找到了其母親和侄子,石虎來到石勒的軍隊中,隨石勒征戰四方。
但是石勒發現石虎殘忍的沒有限度,他生性殘忍,好馳獵,遊蕩無度,尤善彈,數彈人,軍中以為毒患,即使石勒多次勸告,石虎也聽不進去,所以非常地擔憂,於是告訴母親說,石虎殘忍的沒有限度,如果石虎被軍隊中的人殺死,那麼會損傷到自己的聲譽,不如自己將石虎殺死,避免造成不良後果。
但由於母親的勸阻,石勒暫時放棄了殺掉石虎的想法。
後來石虎作戰非常的驍勇,可以說以一敵十,所以屢屢打勝仗,致使石勒也完全放棄了想要殺掉石虎的想法,石虎也在征戰中屢立戰功,但是其殘暴的本性並沒有改變。
勇武的石虎,他一邊跟隨著石勒建立霸業,四處征伐,一邊又在石勒的庇護下,壯大自己的勢力。
石勒一生最後悔的事,恐怕就是姑息了石虎,他放任石虎在他身邊的所作所為,繼而使石虎成為了他最大的威脅,石虎如同萬獸之王般假面臣服於石勒的腳下,其實早就覬覦這天下很久了。
從永嘉六年開始,或許更早,石虎的打拼生涯就啟動了,他跟著石勒打了接近二十幾年的戰,戰績卓著,的確給石勒立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