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集。杜如晦繼續講故事。
某些人,曾經的遇到令不愉快的事,讓為難的事,以及那些突如其來的意外和傷害,就會暴跳如雷,歇斯底里,氣急敗壞。
可是後來,漸漸學會了收斂脾氣。
即便內心再有情緒,也會維持基本的體面,做到謹言慎行,說話得體,行為合理。
一來,開始懂得,身體是自己的,如果被氣壞了,吃虧受罪的也只是自己。
況且用別人犯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是不值得的。而如果跟自己較勁,更是沒必要的。
二來,開始明白,生氣既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事態越來越糟糕。
因為無論遇到再棘手的事,都必須要去面對,而當情緒不好時,就更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選擇,還有決定。
再者,開始領悟,時間還有精力有限。所以沒必要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糾纏不清,耿耿於懷。也不必為了那些曲解、誤會和詆譭,而大動干戈,只要做到心安和坦蕩即可。
其實脾氣越大,越暴露出修為不夠,格局小,境界低。
當在江湖摸爬滾打久了以後,就會漸漸磨平身上不該有的稜角,削平身上過度的銳氣,然後心平氣和地去為人處事,而不是以脾氣去暴露自己的無知,淺薄和幼稚。
這是一個人成熟的第二標誌,就是期待越來越少。
曾經的對待任何人和事,都懷著滿心的期待。
可直到受了委屈,栽了跟頭,碰了壁以後,才發現:原來努力只是成功的必要,但不是唯一條件。努力了可能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
所以只管去耕耘,去奮鬥,去竭盡全力,即便最終沒有如願以償,至少也做到了了無遺憾。
原來待人真誠,但對方卻不一定會將心比心,甚至會還以虛情假意。
所以要降低對別人的期待,更不能高估你跟任何人的關係,因為往往期待越高,傷害越深。
希望越大,失落越大。
保持一顆平常心,就會減少許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和巨大的落空感。
原來,做善良的人,是應該有的品質和修養,但這並不代表,從此以後,就不會遇到壞人壞事,甚至還有人會對你恩將仇報。
沒辦法掌控別人的言行,只能管好自己,只要做到心中存有正氣和正義,厚道做人,清白做事,做到問心無愧就好。
當一個人,慢慢減少對別人、對結果、對外在一切的期待,就不會去糾纏、去執著、去強求,就會變得更加理性、清醒和睿智。
這是一個人成熟的第三標誌,就是心態越來越好。
曾經但凡遇到點不如意之事,就容易抱怨。遇到比自己過得好的人,就喜歡去比較,遇到暫時的困境,就容易陷入低迷的狀態中。
那時的滿身的負能量,彷彿全世界,都在跟他作對。
也沒有一件讓覺得滿意順心的事。
可越去指責、去攀比、去沉淪,反而會過得越來越不順。
於是後來,學會了不抱怨。可以改變的,就改變。
不能改變的,就接受。
不去做毫無意義的內耗,既是為了及時止損,也是為了不影響他人。
學會了不攀比。
大多數時候,只看到了別人的甜,卻看不到別人背後隱藏的苦。
而幸福是一種知足常樂的感受,而非溝壑難填的慾望。
學會了往好的方面想。
其實任何事,都有兩面性。
多去關注它積極,陽光的那一面,就能吸引來同等能量的東西。
慢慢地會明白,其實一個人過得好不好,跟他所遇到的人,所經的事,所處的環境,並沒有太大關係。
而是跟他的心態有關。
心態不好,世界就會變得黯淡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