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狄杜康是什麼人啊?
那是釀酒的祖宗。
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
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
儀狄是什麼時代的人呢?
《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中都認為他是夏禹時代的人。
他到底是從事什麼職務呢?是司酒造業的"工匠",還是夏禹手下的臣屬?
他生於何地、葬於何處?
都沒有確鑿的史料可考。
那麼,他是怎樣發明釀酒的呢?
由於年代太過久遠,都沒有什麼文字的記載了。
另一則傳說認為釀酒始於杜康。
杜康亦為夏朝時代的人。
東漢《說文解字》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
《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
杜康造酒的說法是杜康:有飯不盡,委之空桑,鬱結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代,不由奇方。
是說杜康將未吃完的剩飯,放置在桑園的樹洞裡,剩飯在洞中發酵後,有芳香的氣味傳出。
這就是酒的作法,並無什麼奇異的辦法。
由一點生活中的偶然的機會作契機,啟發創造發明之靈感,這是很合乎一些發明創造的規律的,這段記載在後世流傳,杜康便成了很能夠留心四周的小事,並能及時啟動創作靈感之發明家了。
魏武帝樂府曰:"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自此之後,認為酒就是杜康所創的說法似乎更多了。
歷史上杜康確有其人。
古籍中如《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說文解字》等書,對杜康都有過記載自不必說。
有一個故事對杜康也有過較詳的記載。
杜康,字仲寧,相傳為縣康家衛人,善造酒。
康家衛是一個至今還有的小村莊,西距縣城七八公里。
村邊有一道大溝,長約十公里,最寬處一百多米,最深處也近百米,人們叫它"杜康溝"。
溝的起源處有一眼泉,四面綠樹環繞,草木叢生,名"杜康泉"。
縣誌上說"俗傳杜康取此水造酒","鄉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
有酒味故然不確定,但此泉水質清冽甘爽卻是事實。
清流從泉眼中汩汩湧出,沿著溝底流淌,最後匯入白水河,人們稱它為"杜康河"。
杜康泉旁邊的土坡上,有個直徑五六米的大土包,以磚牆圍護著,傳說是杜康埋骸之所。
杜康廟就在墳墓左側,鑿壁為室,供奉杜康朔像。
據縣誌記載,往日,鄉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帶上供品,到這裡來祭奠,組織"賽享"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