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章 劉伯溫

劉伯溫回答道:“回皇上,犬子才疏學淺,恐難當大任,有負皇上厚愛!”

“虎父無犬子,劉愛卿過謙了。”朱元璋又以專斷的口吻道:“那此事就這麼定了。”

“皇上。”劉伯溫看著朱元璋毅然決然的神情,覺得既然不能保全所有人,那就保一個是一個吧!哀求道:“次子劉璟尚且年幼,實在難以擔此重任,還望皇上高抬貴手!”

朱元璋冷冷道:“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你的兩個兒子也正好可以歷練一番,就不要推辭了。”

劉伯溫看了看朱元璋殺伐果決的眼色,還有胡惟庸笑裡藏刀、落井下石的嘴臉,他突然想起伐天說過的一句話:‘雖然死局無解,但不是敗局,還可以成平局。”

平局,真的還能成平局嗎?劉伯溫想起了那張字條上的四句詩詞:‘老將開新朝,功高蓋幼主,一代天驕逝,江山多變化。’

劉伯溫又看了看朱元璋和胡惟庸的神情,依舊是毅然決然,依舊是笑裡藏刀;你們不仁就休怪我不義,大家都別想好過,那就成平局吧!劉伯溫終於下定決心報復了。

劉伯溫無奈的應道:“好吧!老臣替犬子謝皇上隆恩!”

朱元璋沒想到劉伯這麼快就應下了,頓了頓道:“嗯,沒什麼其他事,就都退下吧!”

“是,皇上。”胡惟庸應道。

劉伯溫則躬身拜道:“皇上微臣還有一事要啟奏。”

“不知劉愛卿還有何事?”

“皇上,我朝不久之後,又要北上討伐元朝餘孽了。”劉伯溫諱莫如深的眼神,堅定道:“老臣懇請再為皇上卜上一卦,以測乾坤。”

胡惟庸知道身為大明第一軍師的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傳聞能未卜先知,在這方面胡惟庸沒有插手的餘地,只好任憑劉伯溫大放厥詞。

朱元璋深思熟慮了一番後,應道:“好!”

欽天監的天壇上,擺了一張祭臺。

祭臺的四周,只有劉伯溫和朱元璋兩人在場,一些太監宮女都遠遠的在旁看著。因為是測天命、卜兇吉,測出來的結果暫不知吉凶,所以不宜過多人圍觀,以免卦象被人洩露。

祭臺上已經佈置好了一個道場,一張祭臺上放滿了祭品,祭品的中央還有一個平底的水盆,祭臺的四周插滿了畫著符的祭旗,一個卜天問地的道場已經展開。

就如諸葛亮借東風一樣,劉伯溫拿著一把拂塵在祭臺的中央占卜,口中唸唸有詞:‘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因而重之,爻在其中;剛柔相推,變在其中;萬物之法,動在其中;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法象天地。’

劉伯溫唸完符咒後,又燒了幾張符帖,燒得快燃盡時,將符帖丟入祭臺上的水盆中,水盆中燒成灰的紙符炭末,像墨汁一般匯聚在一起,突然出現了四行字跡漂浮在水盆之中,劉伯溫看過後大驚失色。

朱元璋見狀,也立即上前來檢視,看到水盆中四行黑色的字跡漂浮在水面:‘老將開新朝,功高蓋幼主,一代天驕逝,江山多變化。’

祭臺四周的太監宮女紛紛激動不已,以為劉伯溫算出了什麼不得了的天道命數,十分好奇,但又不敢輕取妄動,只能待在原地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朱元璋不知道這是劉伯溫暗地裡動的手腳,還真的以為是天象。他反覆看過盆中的四行字跡之後,若有所思,想到一些將領確實有些居功自傲、目中無人了,但當下正是用人之際,暫時還不能拿他們怎麼樣?朱元璋沉思許久後,才突然開口道:“劉愛卿,此事你不得向你我之外的任何一人洩露,如若有違,後果不用朕說,你也清楚吧!”

“老臣明白。”劉伯溫惶恐不安道:“老臣不敢拿自己九族的性命開玩笑,老臣沒有看到盆中有任何東西。”

“很好。”朱元璋雖然得到了劉伯溫的承諾,但還是心有疑慮,因為水盆裡顯現的卦象實在是太過驚世駭俗,讓他心神大亂,久久不能平息。

劉伯溫將水盆裡漂浮的字跡弄混,然後端到一旁倒掉,隨後讓太監們過來將祭臺撤下,收拾東西各自散去了。

由此開始,伐天給劉伯溫種下的心魔,正式由劉伯溫給朱元璋種下,這顆心魔將來會如何野蠻生長,又會有多大的破壞力,我們拭目以待!

幾天後。

朱元璋果然讓‘左相’胡惟庸帶了一些藥材去給劉伯溫治病,劉伯溫沒有反抗,只是平靜的將胡惟庸送來的藥材全部都服下,同樣的藥一連吃了幾個月。

同年五月,劉伯溫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五歲。

開創大明王朝的一代軍師劉伯溫就這樣隕落了,他的才華蓋世,他的豐功偉績,他的神機妙算,他的指點江山,還有他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都隨著他的離世而煙消雲散,留下的只有他與諸葛亮齊名的那些神話,被人們當成智慧的象徵,流芳百世。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如此美名,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