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景急急走到雲彪跟前,一揖到地:“先生海涵,請恕小老頭無禮。”
雲彪起身扶起,笑道:“城主才是你們臨安城的頭,為何重我還輕他?”
馮景:“先生自掏腰包,讓窮孩子有書可讀,是小老頭萬分敬仰之人。黎城主是我等選出來,理應與我平輩論交。你們兩人都在這裡,在禮節上我當然是應該重你而輕他了。”
雲彪覺得這老頭兒挺有趣,說的滿在理。又笑著說:“聽老先生所言,對辦義學還是很支援的囉。”
馮景:“那是當然,其實我也曾經有過此意,可惜囊中羞澀,有心無力,只能放棄。雖然你我互不相識,但先生做了我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我早就與你神交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雲彪大喜:“如此說來,你是支援我做這樣的事了?”
馮景:“那是當然,如果是辦書塾的事,只要你開口,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雲彪哈哈大笑:“在下就是為此而來,黎城主不過是為我引路而已。”
馮景:“什麼!你還要辦一所書塾?”
雲彪:“我們坐下說吧,這不是兩句話就能說好了的事。”
馮景這才意識到由於激動,連請坐奉茶都忘記了。連忙說:“不好意思,小老頭見著雲先生,過於激動,忘了平時最講究的禮節,請見諒!”
隨即又對肖、劉、傅等說:“一起坐吧,今日我等有幸,能與雲先生喝茶。”
馮景吩咐上茶,把珍藏的極品頭春茶拿了出來,親自動手泡茶斟茶。
雲彪喝著茶,誠懇地說:“剛才聽黎城主說:你們是臨安城學界的四大名宿。有幸你們都在,我也就不藏著掖著,實話說了吧:我是想辦一所學院,今天來請馮老先生出山的。你們都在,就想聽聽你們的意見,請不吝賜教。”
馮景一聽說辦學院,興奮的站了起來,對著雲彪又是一揖:“辦學院是老頭我平生所願,卻一直未能實現。若雲先生能讓小老頭參予其中,小老頭感激不盡。”
肖老:“雲先生,鄙人肖苛,在學界略有薄名,一直想追隨馮景辦學院,卻未能酬,如若不棄,吾亦願往。”
劉老:“雲先生:鄙人劉高,與馮景、肖苛、傅春秋四人志同道合,要創辦一個學院,剛剛我們四人就在討論此事。雲先生真要辦學院,小老頭願意追隨。”
傅春秋:“對!我們四人都想興教、辦學院,只是苦於無金。城主府剛剛興起大辦書塾,現在我們又要辦學院,可能沒有錢。書塾和學院比起來,當然辦書塾更急迫。
而以我們四人之財力,想辦學院,只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根本沒法做到,正在為此而發愁。
雲先生若真辦學院,小老頭理當綿盡微力。只不過雲先生能拿得出這麼多的錢嗎?
學院招弟子可不是幾個,十幾個,一招至少是八十個,所需要的錢是很嚇人的。光建學院的土、石、磚、木工程就不可小覷。”
雲彪哈哈大笑:“只要有你們四位支援,這事就成了。”
黎啟明:“傅老、馮老、劉老、肖老,你們都不要擔心資金問題。雲先生既然說要辦學院,錢是先行官,自然早就想好了。實話對你們說吧。城主府辦書塾,花了六百五十斤黃金,都是雲先生從自己腰包裡掏出來的。”
四個老頭大驚,看著雲彪說不出話來。世上有幾百斤黃金的人可能有幾百個或上千個,但把幾百斤黃金拿出來無償辦書塾,可能沒有誰捨得。
四個老頭一齊起身,給雲彪長揖作禮:“先生大德,天高地厚,我等代那些芸芸學子謝恩了!”
雲彪:“我們不必虛禮,還是來談正事吧。我是想辦一個可容五百到一千學子的學院。當然先滿足臨安城所需,如果臨安城的生源還夠,就招收其他四城的子弟。
現在我們先討論學院建址。是建在城內好,還是建在城外好?”
四個老頭聽到要建一所這麼大的學院,驚的嘴巴都合不攏,哪得要多少錢啊!
馮景最先反應過來,欣喜若狂地說:“建個這麼大的學院,當然是建在城外好,城外環境安靜,是宜學之地。城內喧囂,不利心靜。”
其他三老反應過來,一齊說城外好。
雲彪:“菜、米、油、鹽……怎麼採購?”
傅春秋:“備一架馬車,天天進城採購,就可以了。而且賣菜的、賣米的都是城外的,時間長了,他們會送貨上門的。”
雲彪:“第二個問題:選址。選在哪個地方?”
劉高:“這個怕要到城外實地察看,比較之後才能最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