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安平村、打穀場。
“好!”
“哎呀,可惜!”
......
場中張宇與王強縱橫跳躍,拳往劍來,鬥得十分激烈。
下面圍觀的人也明顯分成兩派,替他們吶喊、助威。
原來自三日前,軒轅長平利用照妖鏡,將百花仙子的事情上報天庭後,玉帝當即大怒,立時下令追殺涉及百花事件之人。
經過一日夜的大戰後,南荒暫時恢復了平靜。
儒家書院見大局已定,也就整頓人馬,準備返回書院。
由於孔經平和張辰傑都在安平村,於是他們就將此地設為了書院的一個集合地。
這兩日已有不少儒家書院的弟子聞訊趕來,由於閒來無事,同門間時常切磋自娛。
不過雖說是同門較藝,不涉恩怨,不過也有些平時不睦的,藉機出氣。
比如張宇和王強,就是因兩人長期不和,才走上了比武場。
“張宇這招禮通天下,已得其中三昧,若是一旦體會到劍意,功力應會再上一個臺階,到時這王強應該就不是他對手了!”
百里雲觀察著張宇的招式,暗叫一聲惋惜後,想到上官傑精通此招,想聽聽他的意見,便又向他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張宇生性淳樸,最受不得約束,以他的心性,能將這招練到如此境地,確實不容易!”
上官傑聞言,看著場中彬彬有禮的張宇,贊同地點了點頭。
隨即又看向百里雲道:“不過他若是知道你僅用一天,就已領悟到了禮通天下的劍意,恐怕會氣得抓狂!”
“上官兄,你又取笑我了!若不是有上官兄的講解,有孔師叔的點化,我又怎麼可能領會到此招精髓。”
“而且我現在也只是初通劍意,尚未掌握這招中的七十二種變化,上官兄可不要再捧殺我!”
百里雲見上官傑一臉戲謔,雖知他是在開玩笑,不過百里雲仍是笑著解釋了一番。
“百里兄,你過謙了!禮通天下重意不重勢,那七十二種變化雖然玄妙,但是和劍意比起來,卻不值一曬!”
上官傑說著,突然又一臉正色地道:“你可知孔師叔為何傳你劍法、易術,卻又不收你為徒嗎?”
原來自那日處理完百花仙子之事,回到安寧村後,孔經平就開始悄悄傳授百里雲易經和劍法。
百里雲因在白玉世界中接觸過一些易學書籍,所以易經雖然複雜,他接受起來倒也不算吃力。
但是儒家書院的劍招博大精深,別具一格,每招每式背後都暗含儒學哲理,只有理解背後的儒學經義,才能得到劍法精髓。
百里雲雖讀過不少儒家典籍,卻也只懂經義,並未將經義和武學融合。
倉促間修習如此高深的功法,儘管他竭盡全力,也只是一知半解。
而孔經平似乎早就猜到會如此,每當百里雲不解之時,他也是不厭其煩地講解,直到百里雲明白為止。
但是讓百里雲奇怪的是,孔經平如此費心地教導他,卻又不許他拜師,也不傳他劍招。
只是一味講解劍法精意和易學原理,有時也讓他與上官傑推演易理,或是讓他看上官傑演練劍招,卻從不讓他實踐。